《周易》爻辭體系包括以爻為主要因素的占筮方法和以爻辭為代表的意義闡述。
爻辭體系的占筮方法與《周易》中六十四卦以及《周易》之前的古《易》六十四卦的占筮方法存在區別。爻辭分析法不是對周文王六十四卦辯證對舉分析方法的修飾、完善和繼續,而是開闢了一種新的系統論分析的方法,更加具有合理性和實用性。爻辭體系更加重視人的作用,重視人與客觀環境(天)互動的關係。在繼續闡釋天道、地道的同時,《周易》爻辭系統更加重視人道的意義,把人道提到了與天道、地道同樣重要的地位。此時的《周易》對人道的闡釋仍然是廣義的自然的人道,人的活動需要與天地之道相符。此處的人道更側重於人的群體性和社會性,闡述人的群體和社會在遵循宇宙之道的時候,應該是什麼樣的運行機理。闡述人可以通過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與環境的有效互動,從而得到天道的幫助。這與殷商尚鬼神輕視人性的社會價值觀形成巨大反差,代表了社會的進步。爻辭體系是易卦系統發展史上的又一次飛躍,是又一次質變。
《周易》爻辭體系及占筮方法的形成可能在周初就已經完成了,並基本定型3其核心基礎大概包括了陰陽爻性質、爻位、組分、升降、變化、互卦、取象、尊卑、自初及末的演變過程等十幾個方面的具體工具方法。清人張丙哲的《占易秘解》一書引用諸多《左傳》、《國語》、《孔子家語》等所錄秦漢以前的筮例,反映了解卦的很多方法,主要是爻位、爻變、卦變、互卦等,及其所包含的信息,以及如何將這些信息點連綴成爻辭。雖然其中不免有牽強不通者,但大體脈絡可見,與兩漢《易》繁複的卦象之說存在較大區別。再與《周易》之爻辭、彖辭、象辭對照,可以推測,在爻辭形成時期,已經採用了爻位分析、爻變分析、卦變分析、互卦分析、本卦與之卦對照分析、爻象和爻位所包含的数字含義等方法論,而且卦象更加多樣化具體化,取象主要視占筮目的與環境而定。在具體筮法中,已經有了爻變這一環節。這些是爻辭系統對《周易》六十四卦系統的一個大發展。
爻辭的定型經歷了較長的時期,這主要是因為,爻辭需要大量的築例不斷地驗證、修正和總結。當然筮法也需要持續的筮例活動不斷加以修正。但由於筮法比筮辭更具有一般性和普適性,所以筮法定型的速度要快於筮辭語句的定型。筮辭因其語言文字的多樣性和精度要求,會面臨大量持續的新筮例的挑戰,需要不斷進行修正。李鏡池先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他在《周易探源》一書中,列舉了一些不同的爻辭語句,指出在春秋時期《周易》爻辭尚存在一些不同的版本。
由於古代占卜也需要在年底進行驗證和考評,所以,如何提高占卜的準確性是占卜集團的生命線,是卜人畢生的最高追求。卦爻卜筮精度的保障,不可能依據一部橫空出世瞬間定稿的爻辭體系。因此,我們可以斷定,《周易》占筮體系中,爻辭的形成應該是大量笟例積累之後,經歷不斷的修正,進行經驗總結歸納的基礎上,再提煉才得以定型。在制辭的過程中,又加入了遣詞造句的修辭方法加以潤色。那麼基本可以認為,爻辭是基於筮法原理作指導,以筮例結果作檢驗,以語言文字作連綴和表達,是一種統計學意義上的經驗性學問。由於筮例的參差不齊,可能有些筮例太少且存在斷辭的差異,所以有的爻辭中只好保留了這些矛盾的斷辭,這倒是比較客觀的做法。由此,也可以推翻將《周易》懷疑為迷信之書、迷信之術的觀點。
那麼爻辭到底是如何構造出來的呢?爻辭的構造目的當然是通過穩定的語言表達占筮結果和蘊含的道理,以便於在不同的人和人群之間進行溝通,也便於占筮方法的傳承與修習。筆者認為,爻辭的構造方法大體可以分為四步:
第一步,對占筮得到的卦爻,按照一定的筮法進行解析。
第二步,採用卦象及爻性、爻位、爻動等要素分析法,進行具象化翻譯,形成一些信息碎片。
第三步,運用修辭造句的語言技法,將這些碎片化的信息連綴起來,就形成了一句或多句爻辭。
第四步,再對爻辭體系進行修飾,以使其信達雅而成書。
弄淸爻辭體系的形成過程和基本原理,有助於我們正確地使用爻辭體系。筮法或者解卦解爻的方法比較容易掌握,但對於爻辭的使用需要理性對待。這將在後面的《周易》詳解中具體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