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繫辭中諸多“神”:神明、神德、神物解釋
《易傳•繫辭》中諸多“神”概念的審查。
“神”的概念使用,在《易傳•繫辭》中共出現十兒次。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種不同意義。如下:
1.鬼神
①《易傳•繫辭》:“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②《易傳•繫辭》:“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
2.神
①《易傳•繫辭》:“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甲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②《易傳•繫辭》:“是故搏之德圓而神。”
③《易傳•繫辭》:“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④《易傳•繫辭》:“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⑤《易傳•繫辭》:“利用出人,民咸用之謂之神。"
⑥《易傳•繫辭》:“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⑦《易傳•繫辭》:“精義人神,以致用也。”
⑧《易傳•繫辭》:“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⑨《易傳•繫辭》:“知幾,其神乎。”
⑩《易傳•繫辭》:“陰陽不測之謂神。”
3.神德
①《易傳•繫辭》:“顯道神德行。”
4.神物
①《易傳•繫辭》:“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
5.神明
①《易傳•繫辭》:“神而明之,使民宜之。”
②《易傳•繫辭》:“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③《易傳•繫辭》:“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④《易傳•繫辭》:“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⑤《易傳•繫辭》:“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其中,在作為單漢字“神”而使用的上述十例中意義又不盡相同,乂可以分為四組在意義上有着細微差別的用法:“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和“是故蓍之德圓而神”為一組,說明了神的筮法所具有的圓融、無方的品格。“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和“神以知來,知以藏往”為一組,說明了神的筮法所具有的快速和預測古今的品格。“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和“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爲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為一組,說明r神的筮法所具有的被普通應用的品格。"楮義人神,以致用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知幾,«•神乎”和“陰陽不測之謂神”為一組,說明了神的筮法所具有的難以測算的“幾”的性質。“幾”的出現,成/達到“神”的客觀判斷標準。如果以此來現解“窮神知化”的話,就可以發現“窮神(幾)”和“知化”之間、亦即“幾”和“化”之間所構成的前後之間的關聯性。
杜維明先生在《從身心靈神四層次看烯家的人學》—文中也說:
從比較宗教學的角度,靈和神相當於英文的soul和spiriU英文這兩個字也有密切關係,而且常常可以互用,不過soul作為靈魄講得比較具體,而spirit作為精神講得就比較普遍。人是萬物之“靈”。但是要修養到“聖而不可知”才可說是神。《易經•說卦傳》以“妙萬物而為言”來理解神,和《繫辭上傳》所謂“陰陽不測之謂神”如出一轍。
進而,他得出了在《易傳》中的上述看法是“把神當作宇宙生化的大原大本”的結論。但是,發現了“窮神(幾)”和“知化”之間、亦即“幾”
(Zeitigung)和“化”(Verwandlung)之間所構成的這種前後之間的關聯性,是否能夠把“神”認定為“宇宙生化的大原大本”呢?如果《周易》卦爻辭作者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只是列維-布留爾所謂的“原邏輯的”(Prelogique)的話,那麼《易傳•繫辭》作者對《周易>卦爻辭的理解是否具有共時性(Gleichzeitigkeit)的問題,也就成為比較貫要的問題了。
有感於此,當“幾”(Zeitigung)成了出現“化”(Verwandlung)的中介(Vemiitthmg)時,把握“窮神(幾)”和“知化”就變得並非易事。因此,《易傳•繫辭》作者提出了“陰陽不測之謂神”的思想來說明“窮神(幾)”的難度。並且,《易傳•繫辭》作者才又搬出了一個新的術語進行說明。這一術語被稱作“至神”。它是證明《易傳•繫辭》作者對於《周易》卦爻辭的理解走出《周易》卦爻辭作者的“原邏輯的”
有關“幾”的詳細研究清見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