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六爻算卦之爻辭、類象講解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六爻算卦之爻辭、類象講解

  任何具體的爻辭,無論是象也罷,是占也罷,其實都是一個特殊的事件。特殊的事件只能夠應用於特殊的人、特殊的亊,不能夠成為普遍的原理。因此,要將這個特殊、個別的亊件,找出它同類的事物,然後通過同類事物來提升到“普遍”,這樣同類的人、同類的亊件便都可以應用此理了。於是通過“鶴鳴子和”,說出了具備至誠之心,則無論在如何幽隱的地方,空間有多遠的距離,彼此都能感應,推出了感應是一個普遍的原理,甚至推廣到可和天地萬事萬物互相感應。而這一普遍原理,即使降低到人生來說,人的善言善行會得到人的響應,人的惡言惡行則會受到人的反對。說出了人要慎言慎行,不單是被人看到的言行,即使在家中,在鶴所處的陰暗地方,也都一樣。於是進一步,就將儒家道德上須“慎獨”的原因說出來。“慎”就是小心,“獨”就是自己一個人。人在大庭廣眾中,總會檢點自己的行為。但如果在自己家中,或者在無人的時候,他是否能夠遵守道德行為,這就只有天知道了。儒家主張,不單在有別人在的地方要小心謹慎,最重要反而不是在大庭廣眾之中,而是在私下的行動中也要小心謹慎。各位記着,你在家中的習慣,在緊張的時候,自然會在大庭廣眾中表現出來。你要在單獨的時候,具備一切良好的修養,才會在大庭廣眾中從容自然地表現出來。偽善是不能騙人的,真面目總會顯露,這個就是“慎獨”的意思。這個例子是將個別

  的事件,提升到普遍的真理。

  又例如說到“先號眺而後笑”,是說出“先異后同”的道理,孔子由它想到“出、處、默、語”,再想到“跡同心異”、“心同跡異”之不同,最後說出了何謂“同人”。大家形跡相同而心異,這叫作“貌合神離”,這種“同”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心同跡異”的“同”才是真正的“同”。於是通過“同人”,分析“同人”至少分為兩種的“同”,而你要選擇“心同跡異”之“同”,然後提升到更卨的層次,得出“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這個寶貴的人生教訓。

  孔子最後用了是否知道盜賊的這一個擬議,它的意義最豐厚,說出了任何好壞吉凶,都是你自己所作所為招致的。即是說,你做好人,和好人在一起,最後好運就會降臨。你為非作歹,與歹徒在一起,最後會招來惡運。你不需要知道盜賊如何產生,怎樣去搶奪,只需知道你的行為不當會招惹盜賊的奪伐。儒家不講別人,不怨天、不尤人、不怨社會,不說是社會的罪過、政府的罪過,只是不停地檢討、責備自己。香港人最懂得將責任賴在政府頭上,懦者就不應如此,他認為自己不讀書就該做窮鬼,自己不努力就不應有飯吃。這裏最重要的是說出了一切得失吉凶都是自招的,盜賊劫奪不過是個例子而已。於是我們就可以知道,如要懂得擬議之道,第一點就是要認真了解《易經》所蘊含的易學原理,用這個原理作為我們思維、應用、推演卦爻辭的理論。在這一點上,《繫辭傳》應該是一篇最好的文章,將它神而明之是第—個關鍵。

  第二點就是,卦爻辭的意思,我們要徹底認真地了解。因為只有我們真正了解卦爻辭的意思,我們愈明白它的意義,我們就愈能從這個意義觸類旁通、引申發揮,如果我們連原文意義也不懂,就無法由原文意義引申到和它有關的情事,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我們的擬議,都是根據原文的意思作為基礎,假使我們誤解原文,或者不深入了解原文的話。我們從這個小小的錯誤開始引申,到了後來就變成《易傳》所說的“差以毫釐”,最初只有毫釐的差誤,但經過擴展到最後便“謬以千里”,變成錯到千里之遠。所以對整本《易經》的文字,一定要嚴謹認真地徹底了解,才可以擬議。進行第一步擬議時,只是逐步小心地依照文字解釋,它說什麼,我們就從這裏發揮,因為三百八十四爻都是解釋人事或者象的,多是指導我們如何立身處世才是適當的。《易經》的卦爻辭永遠不會指導你怎樣做賊、怎樣為非作歹可以成功,它只說成功是循正道才能得到的。三百八十四爻辭就是三百八十四條指導我們人生行事的合理規則。由這裏再提升,就如謙卦的提升,就變成了很關鍵的道德修養的格言。

  此外,我們要在卦爻辭的本文意思外,引申到其他和它有關而需要知道的道理。例如以茅草為墊,引申到不貴重的事物也有其重要之處等。一步一步引申下去,由於每個人的文化修養、興趣、年齡、經歷不同,去看同一段爻辭,便有不同的解讀,對他亦會有不同的好處。

  但這些還不夠。因為無論六十四卦的卦辭也罷,三百八十四爻辭也罷,其實都是特殊的事件,即使你全部記得清楚,加起來也沒有五百個應付世事的方法。世間事物如此多,你不會剛好就遇上那事件,遇不上,你就無法處理了。因此,再進一步,就需要將《易經》的卦辭爻辭,由特殊、具體、個別的事件,提升到普遍。或者將實際的事件,變成虛擬抽象的理。循着這樣的方法令這特殊事件變成普遍原則的話,就可將爻所說的特殊事件的眾多同類節物,都可根據這一原則來處理了。於是六十四卦的卦辭就變成了六十四條高級的原理和規律。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就

  變成了三百八十四條次要的原理。這樣多的原理,縱使我們今天生活如此複雜,也能應付有餘了。因此,《易經》就能夠只用約五千字,包羅了天下的事物,能夠“彌綸天下之理”。這句話各位應該是記憶猶新的,原文在前面已經解釋過了。因為能夠包羅天下之理,然後《易經》這本書才能夠做到“以簡馭繁”、“以少總多”。這樣學習《易經》,才會得到最大的好處。所以希望各位學習第八章,最初要運用笨法子,熟讀它、再熟讀它。待各位的大腦熟記后,你的大腦的神奇功能,在數天、數月或者是數年之後,會幫助你把整本《易經》的理論融會貫通,使你的聰明才智自動提升到神而明之的境界。到底是五年、十年、二十年?那就要看你是用功、還是懶惰,聰明、還是笨拙了。但只要你用功,刻苦學習,遲早能夠得到這個好處的。第八章講到這裏結束。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