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內經》與命理中醫的關係
古老燦爛的中國文化,曾經為中國及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最大輝煌的部分莫過於《易經》。《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我國古代兩千五百多年來文化的集大成。《易經》之所以曆數千年而不衰,其奧義在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易經》正值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中點,《易經》文化發揮了承前啟后的樞紐作用,使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有機地結合起來,溝通了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命脈,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和中國的思想文化、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命理運氣學、中醫藥學無不有着密切的關係。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聖人孔子,對《易經》極為推崇,稱之曰:“易與天地准”,“彌綸天地”,“神無方而易無體。”《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
中國一代大醫家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知醫。”《醫門棒喝》曰:“是以《易》之書,一言一字畢藏醫學之指南。”即言易與醫有着密切的關係,說明易對中醫學的重要影響。
《易經》內含豐富的辨證思想,尤其寶貴的是寓有精深的醫學哲理,故有“醫易同源”之說。自古以來,《易經》不僅被哲學家、史學家所取視,從漢代始,撰注發揮竟不下三千餘家,而且同樣被醫家所青睞,如明代張景岳的《醫易義》即是從《易經》中悟出的道理。
《易》理深意宏,是自然科學的胚基,宇宙觀的萌芽,多種學科的淵藪,“命理中醫學”是自然科學的一部分,與《易經》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內經》中的重要基礎理論,如陰陽學說,藏象學說,氣化學說,即遞嬗於《易經》。《易經》還蘊藏着豐富的醫學史料,包括14種疾病的記載,八種草藥名稱,以及許多生理解剖名稱,婚嫁不育,心理治療等等。因此,欲深人研究《內經》,必求索其源。《內經》成書年代和《易傳》較近,孔子撰寫的《易傳》成書於春秋至戰國年代,《內經》成書於戰國至兩漢時期,故深受《易經》的影響。《易經》的許多哲理、易理都滲人《內經》,《內經》吸吮了《易經》的精華,又創造性地發展了《易經》的許多理論,從而成了一部集漢代以前的醫學巨著。有不少理論,在《內經》已經進行了升華,《內經》不僅是一部醫學經典書籍,而且是一部天文學、氣象學、心理學、歷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命理學、運氣學、哲學、邏輯學等多種學科的偉大的科學文獻,和《易經》交相輝映。
《易經》可以稱得上是中醫學的河水源頭。故後人有“‘醫’者‘易’也”之說。任何一門學科,有流必有源,必須“上F而求索之”,才能了解全貌。只有清楚其源流,方能知曉整個學科的形成和發展,也才能使這門學科得到進一步的發揚。《內經》也是命理中醫理論的圭臬,但《內經》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易經》是中國文化之祖,對中國的哲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有着重要的影響,所以命理中醫學當然也不例外。《易經》對《內經》僅着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對命理中醫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內經》納人了中國先秦時期陰陽五行學說的精髓,命觀中醫信息醫學又是以陰陽五行作為基礎理論的。因此《易經》、《內經》和命理中醫信息醫學有着特殊的“血緣”關係。
從《黃帝內經》時代起便開始了醫易文化的孕育。年來,醫易文化經過了漫長的考驗和實踐。孫思邈提出的“不知易,不足以言知醫”的中醫學定理,極大地影響了中醫的發展,經過無數代醫家的努力,易醫學的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至今正向命理中醫生命信息醫學邁進,易醫文化必須升華為命理信息醫學才能有更輝煌的發展。當今,隨着東西文化的大碰撞、大互補,醫易文化的升華,必將為命理辨證人體疾病和未病的命理中醫信息醫學洱次推向中國醫學的高度,命理中醫信息醫學的辨證未病時代已經到來。現在國際上非常重視東西方醫學的結合,命理中醫信息醫學必將是東西醫學相碰撞的焦點。
命理中醫信息醫學以辨證思維為優勢。命理信息醫學的辨證思維根源於《易經》和《內經》的陰陽五行思維。陰陽五行思維是陰陽科學的精髓,陰陽五行思維是《易經》和《內經》的根本性思維。其核心也就是陰陽五行思維,亦即對矛盾法則的高度概括。
現在,世界範圍內掀起的易醫熱,不但證實了易學和中醫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光彩奪目的兩大寶藏,而且更證實了命理信息醫學正欲走向世界,必將對中國傳統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隨着易醫的推廣,中醫的地位在國內外將愈加提高,屬於易醫範疇的命邢中醫信息醫學的研究,必將會引起海內外廣泛的興趣,這是命理中醫信息醫學研究的新動向、新形勢。所以命理中醫信息醫學將以勢不可擋的威力,將成為匯通中西文化最強大的動力,去為地球人類的健康文明再現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