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易經》群經之首,《易經》的結構和影響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易經》群經之首,《易經》的結構和影響

  《易經》實際上滲透在我們民族的整個思想文化的深層,而且在日常生活里,我們很多習見的詞都來源於《易經》,可以看到它對我們中華民族生活的影響是多麼廣大和深入。那麼,《易經》是憑空產生的嗎?不是,它有個歷史的傳說過程,在夏代叫《連山》;在商代叫《歸藏》。歸者,總攬而回歸;藏者,一切事物都能容納其中。但《連山》《歸藏》我們看不到,僅僅知道歷史上有這麼個傳說。《易經》有三個組成部分,一個就是易象,可以表示天、地、雷、木、水、火、山、澤。兩個卦相組合,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有說法了,譬如講這是水在上,火在下,還是火在上,水在下,還是天在上,木在下,根據這種天象的變化,形成卦辭。

  《易經》中最重要的卦辭往往很短,每個卦里有六個爻,因此整部《易經》有三百八十四個爻。過去談《易經》的人,都要談到爻變,爻是談事物的變化的。六爻是怎麼構成的呢?它是由九代表了陽數,六代表了陰數,再加上初、二、三、四、五、六、上。就是這兩個数字構成了爻,因此八卦就成了六十四爻,每個爻後面都有它的爻辭,爻辭就是一個語言。卦象後面也有語言,叫卦辭。到了漢代,儒生們就偽托孔子寫出《象》上下、《彖》上下、《繫辭》上下、《文言》《序卦》《說卦》《雜卦》這十篇文章。《象》上下、《彖》上下和《文言》納入《易經》裏面,而《繫辭》上下、《序卦》《雜卦》和《說卦》,就附在《易經》後面。整個《易經》就是由以上內容組成的。

  我們知道《易經》這本書並不厚,可是解釋《易經》的書,比如黃宗羲的《易學象數論》卻很厚,解釋《易經》的人更是數不勝數,《易經》成為大家視為畏途的非常艱難的學問。對於《易經》的分析,總是離不開事物的吉和凶,而事物的吉和凶所產生的原因,又大體上是主客觀可以改變的,所以爻辭被稱為“爻變”,就是講卦辭和爻辭,都有陽卦和陰卦,陽卦和陰卦是根據数字來看它,譬如九、六,以九為抬頭的是陽爻,以六為抬頭的是陰爻。在易象中,每一個卦象都和宇宙中的一個事物聯繫着。歷代解釋《易傳》的大文人非常多,最早對《易經》解釋得比較完整的,可以追溯到漢代的毛亨和鄭玄。到了三國時代,王弼寫了《易傳》,到後來的蘇東坡、黃宗羲等很多的大文人,都做過《易經》的解釋。《易經》是古代一種樸素的、辯證的方法論,是提供人們各種選擇的可能,使人不會走入極端。譬如講是大吉的卦,可能變成有一個惡的結果,也許你拿了個大凶的卦,只要你根據爻辭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會漸漸地否極泰來,由壞漸漸變好,因為事物發展到制高點的時候,一定會走向它的反面。你的命運到了否極的時候,一定泰來,正如莊子所謂“方生方死”,一個生命剛開始生的時候,死的因素就在增加了。所以海德格爾講生命是什麼?“生命是向死而生”。生和死也是陰和陽吧,生是陽,死是陰,生死是合二為一的。《易經》把事物的可變性和人類主觀能動的選擇性高度地結合起來,就使人們在求卜的時候,得到一些心靈的安慰。

  我們可以講,《易經》不是天命之學,不是說天可以命令人做什麼事情,也不是人必須遵循這個天命。可是有一點,人一定要根據天所展示的一個圖像,這個圖像就是八卦,每一個卦象徵著一個事物,譬如講象徵著火、風、水、山、天、地、大澤這些事物。每一個八卦象徵一個自然現象,這是天垂的象,那麼聖人則之,聖人依據這個象來判斷事物,這就是算卦。不要以為在古代算卦就完全是一個迷信的活動,因為在商周之世,文化基本上掌握在卜筮的手中,而這種卜筮都是社會經驗豐富的人,閱人多矣,見多識廣。

  你有個問題希望他來算一下,在一撮蓍草裏面,你挑出一個來,這裏面有卦象,卦象後面有卦辭、爻辭,還有《十翼》ill裏面的一些段落,他們就根據這個,

  結合你提的問題,來做出他的答覆。譬如講《離騷》中,屈原講:

  索復茅以莛箄兮,命靈氛為余占之。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這是講的一卦,意思是,你們兩個美好事物本來應該結合的。可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因為在這之前,屈原追求過宓妃,追求過有娀之佚女,追求過有虞之二姚,可是都沒有成功,他就叫巫師給他算一下。巫師給他算第一卜,本來是該結合的沒有結合,然後他說: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

  你要想想九州是多麼博大,難道女子就在楚國嗎?《楚辭》上講的美人或者女人,不是美人和女人,而是聖賢,然後:曰:“勉遠逝而無狐疑兮,孰求美而釋女?”

  你就鼓起勇氣遠遊吧,你會被別人賞識的。在第四爻中,他說: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天涯何處無芳草,你為什麼一定要效忠於楚懷王和頃襄王?你可以到各地去。因為春秋戰國之世是一個雙向選擇的時期,帝王可以選擇大臣,大臣也可以選擇帝王,靈氛就給屈原下了這四條。其實我想以屈原的智慧,他這些方面都會想到。可是在春秋戰國之世,在決定一件大事以前,請一個有經驗的卜巫來講一下,和心中的想法暗合,吃一顆定心丸,這就是當時巫師們的一個功能。實際上柏格森M的學說,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卜筮之學里己然存在着。當然給你暗示的人,不是那些走江湖的,像《茶館》里這個唐鐵嘴,世道越亂,他的生意越好,還胡說八道。你去算命,哎呀,你這個不行,這是凶凶卦,可不可以解?那你明天再拿錢來一一古代的卜筮之師,可能不是這樣,否則這樣的唐鐵嘴,早就在歷史上消失了,像這種算命的先生,他所用的方法,乃是種騙人之術,和《易經》了無關係。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