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什麼是貪心?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生活例子來講:假如有人送了你一個鳥籠,不久之後你一定會忍不住買一隻鳥放進去。這便是“鳥籠效應”。是否有恍然大悟之感?是否覺得生活中此種現象比比皆是?
感情世界里,兩個互相心儀之人,最初要的不過是一個擁抱而已,後來需要得更多,一個承諾、一所房子……待失去時才想起當初所要的不過一個擁抱。
常言“人心不足蛇吞象”,當你的慾望無邊界時,徒增的就是剪不斷理還亂的煩惱。譬如,達到了自己的慾望目標后,又嚮往更大的名利地位,凡事爭取“第一”,此番惡性循環或許能取得片刻的滿足感,然而你需了解,慾望是個沒有盡頭的旋渦,令己身長年捲入其中,過程勢必永遠是痛苦、辛酸、煎熬的。
明事理之人,懂得放下對金錢物質及名利之過分追求,不和富人時刻比較,在努力追求自我價值之際時時保持滿足之態,用清凈自在的心面對人生。如此真實的自己,亦會常有一顆感恩之心,同時潛移默化感化着他人,讓其獲取感悟,得到啟示。這種做法,才是不貪不躁,慈悲為懷的真實體現。
假如我們能夠以正確的人生觀和思維模式來過一個正確的人生,怎會有痛苦煩惱?一切苦悶皆因自己錯誤的私心貪念所起。煩惱本性是空的,是人們一時的強烈執念造就的夢幻假象,明白了這一點,若能放下痛苦的禍根則煩惱自然無影蹤。
慾望誠如魚鈎上的肉,自由自在歡游的魚兒本可以在河中覓食,偏偏被鈎上的食物所吸引,貪心上鈎而吃了大虧!人亦如是,本過得清凈解脫,非要無事生非,過分追求虛浮之物,哪怕傾盡所有——最終給自己下了個套,挖坑埋死了自己。
故而,煩惱均為自找。然世人又有幾個明白其中道理?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不妨就自身做起,戒驕戒躁,明白知足常樂之理,不過得更輕鬆一些么?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