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周易研究應該保持平和淡定的心態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周易研究應該保持平和淡定的心態

  抽絲剝繭的方法。筆者一直認為中國歷史的發展如同一個“編草繩”的過程,在漫長的歷史時空里,不斷有既有的“草莖”斷掉漸滅,又不斷有新的“草蓮”加人,有的“草莖”長,有的“草莖”短,有的“草莖”時代久遠,有的“草莖”時代不遠。這些五光十色材質不同的“草莖”混雜一起,互纏互繞,互相維繫,編成了一根長長的繩索,這就是中國歷史,這就是中華文化,這就是中國人。我們在探究上古學問的時候,可以順着這根繩索,追尋線索,再以抽絲剝繭的方法,辨析出其主幹與分枝、真相和假相、源頭和末流、大道之“體”與外圍之“用”。

  研究與應用相結合。任何學問都不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需要加以應用才體現價值,同時在實踐中加以校驗。《易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問,木身就是起源於人類實踐經驗的歸納,再應用丁人類具體問題的解決。爭論《易經》是竹學思想之書還是卜笟之書,其實沒有太大意思。《易經》由於其博大性和開放性,為多種實踐活動提供了空間。學以致用才是治學之道。筆者也堅持將研易的體會應用到研判世事、企業管理、日常生活、修身治學、自助助人之中,通過這些活動更增進了對《易經》這門學問的認識和理解。

  以研讀本經本義為切入點。追本溯源是研究古學問的重要門徑和方法,當然這其中會有很多困難,我們可以採取對照法、旁證法、綜合解析法等,儘力去還原古《易》本義及其各個發展階段的新內涵。我們藉助典籍文獻、考古資料等努力探索古《易》古經,以利於原汁原味地研究其本義。有助於我們理清來龍去脈,有助於我們建立較為合理清晰的認識框架,更有助於我們在新時代研究和發展《易經》。

  保持平和淡定的心態。治學既需要立場、觀點,也需要門徑、條件,還需要實踐、感悟和體會,急功近利沒有什麼幫助。方向正確、方法得當,還需要積累,所謂功到自然成。治學還需要交流諸家,借鑒和研究其他學者的成果。抱有開放交流的心態,不簡單肓從,也不簡單拒絕。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筆者研習《易經》的主要目的是自助,在條件允許時可以助人。筆者投入大量時間、心血、資金等資源成本著寫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傳播和普及《易經》這門古老的學問,並無他求。儘管如此,也應順其自然,順勢而為,不勉強,不被慾望所迷惑,既不累人也不累己。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