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繫辭傳:然與所以然之三層解釋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繫辭傳:然與所以然之三層解釋

  陰陽變化的所以然。陰陽所以能繼續的變化下去,所以能夠陽了又陰,陰了又陽。,永遠連續下去,後面一定有一個根據。這個根據在西方哲學,叫做超越的根據(transcendental ground)。一件事情擺在眼前就叫做然,事實如此,擺在眼前就是事實。那麼,為什麼擺在眼前呢?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呢?有一個追問,要有一個根據,後面的那個根據就是所以然,用這個所以然表示它。所以,眼前有一個事實擺在這裏,我們想要對它有一個說明,有一個了解,使它可理解。

  在西方哲學,問這個世界到底可理解不可理解,有三種解釋:科學的解釋、哲學的解釋、上帝的解釋。科學的解釋,再往上是哲學的解釋,哲學的解釋還不是最後的,最後解釋是上帝。宗教家的解釋從上帝那裡講。所以有三層。然就是個然在這裏,對於這個然可以有三層解釋:科學的解釋(物理、化學的解釋)、哲學的解釋、上帝的創造(《創世記》的解釋)。科學解釋很容易,那個解釋是物理學的。什麼是哲學的解釋呢?為什麼哲學家還要有一個解釋?

  科學的解釋一定基於經驗,可以試驗的。你提出一個解釋,大家可以通過實驗去證明,看看這個解釋是否成立。就是邏輯實證論所謂驗證。科學的解釋限於經驗層面上。但有些情況不能推演,譬如“上帝”就推證不到。亞里士多德那個physics就是講物質,這就是科學的解釋,物理學的解釋。他說我用這些概念、這些解釋是不是可以往後再追問,這個往後再追問叫做metaphysics。在古希臘,物理跟自然是一樣的意思,物理學是自然的。講運動,講空間,是物理學的專論。牛頓的自然哲學都是講這些,運動的三大定律就是物理學。這是亞里士多德的規模,到牛頓出來更簡練化,成natural law,牛頓三大定律是自然法則,現在講到量子論。但這些都不是最後的,是否可以把這些往上推,再歸結到少數原則上呢?往後推,這就構成哲學的解釋。先有physics,再往後追問,把physics所講的再深一步研究,看看是否可以把它歸納到更少數原則上去。那表示物理學的原則不是最根本的,對於物理學的原則再進一步研究,研究成果放在物理學後面。後面就叫做meta,met·aphysics嚴格翻譯意思是:物理學後面的一部分,所以叫做metaphysics,就是物理後學。按照這個分析出來的方式可以到處應用,最明顯的應用是metalanguage、meta-logic。邏輯是否可以再往後追問,對邏輯系統再加以解釋呢?可以呀,講這個問題就是metalogic,就是邏輯結構呀!什麼叫做邏輯結構呢?就是metalogic,就是phil—osophic logic。還有一個名詞metalanguage,就是語言後學、語言哲學。這是現代人模仿亞里士多德的metaphysics造出來的。對邏輯系統加以解釋,都屬於metalog—ic,亞里士多德一個系統,羅素一個系統,路易士一個系統。系統表示什麼意思呢?需要解釋呀!你們看我的《認識心之批判》。這麼多系統,先作形式主義的解釋。形式主義的解釋一定是約定的,再進一步作超越的解釋,超越的解釋才進到康德的先驗邏輯。這些解釋無論是形式的,抑或是超越的,都是metalogic。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人倫關係,關係就是理序。“論”是說話的理序,言之成理。“倫”是人與事之間的關係、脈絡。所以,人際關係原來是人倫關係,就是倫理。人際有很多種,可以物理學地講j化學地講,社會學地講,道德地講。所以,“人際”這個詞不通的。什麼是倫常關係呢?不單隻是男人與男人的關係,男人與女人的關係,光男人跟女人不是倫,男女成夫婦才是倫常關係。父子、兄弟是天倫,夫婦不是天倫,天倫沒有變化的,五倫再包括君臣、朋友。

  “然”和“所以然”有好幾層,第一層是科學的,第二層是哲學的。照亞里士多德講,科學就是physics’metaphysics就是科學後面的,那就變成哲學,講第一原則。除此以外,還有一個屬於哲學的解釋。譬如,柏拉圖講Idea就是哲學的解釋,還有希臘哲學家泰利斯講世界的本質是水,拿水解釋這個世界也是哲學的解釋,不是物理學的解釋。還有一個希臘哲學家講元素論,地、水、風、火四元素,指出來四個元素,很具體。element,元素、成素、成分,是個靜態字。中國人不用element,用五行:金、木、水、火、土。行是個動態字,行表示作用、行程。從五行再簡單化就是陰陽,正面是陽,反面是陰,它是動態的關係,這些統統是自然哲學裏面的哲學解釋,這就叫做自然哲學(natural philosophy)。《易》講陰陽五行,就是中國的自然哲學,中國自然哲學的頭一個階段。

  西方從元素論再進到原子論。古希臘時代就有原子論,希臘時代的原子論雖然是物理的,還是當哲學看,是物理哲學,不是現代的科學的物理學。因為是聯想的,沒有人看到,通過物理的試驗進行聯想,這還是哲學。到通過科學實驗證實了,這才算是科學的解釋,科學的解釋就決定了,是原子就是原子。說宇宙的基本事實,最後的事實是小原子,這還是哲學的說法。因為在物理學、化學,原子還不是最後的,還可以分解到电子,再講到量子,這種科學的解釋不是最後的,它不敢肯斷說這個世界、宇宙的最後真實是原子、电子或量子。康德的批判哲學一看就看出來了,康德說科學的解釋受我們眼前的知識的程度、主觀條件所限制。我們知識的能力眼前就只達到這個程度,這個能力就我們人類講,人類不能客觀地看到宇宙的最後的真實就是這樣的小原子。因此,物理學家說的原子是物理學的解釋,與希臘主觀地想象而說客觀的世界的真實是小原子,完全不一樣。客觀地肯斷宇宙的最後真實,從理性上客觀地肯斷,這個就叫做哲學的解釋。通過經驗的實驗對於我們眼前人類知識的程度說,我們知道世界由原子構成,這是科學的解釋,所以,科學的解釋永遠是暫時的。從知識的程度上講,只能知道宇宙是如此如此,這是主觀的肯斷。我們的認知能力是很粗的。從我們認知的機能的能力上,我們只能試驗到眼前的暫時的。二十世紀宇宙的真實是量子,目前只能試驗到這程度,如果儀器先進點,也許有進一步發現。這種解釋叫做科學解釋。

  哲學的解釋是從理性上作客觀的肯斷,這不是暫時性的,而是到處是一樣的。哲學的所以然不能證明。哲學的所以然還不是最後的,最後是上帝的創造。上帝創造就是中國理學家說的“太極”。所以,唐(君毅)先生說太極是存在之理,或者叫做實現之理。存在之理就是使這枝粉筆存在。上帝創造就是通過創造使它存在。創造就是不存在的使它存在。所以,上帝創造是從無而造。上帝是創造這個個體物,這個個體物原來在世界上沒有,我現在叫它有,這是宗教家的講法。柏拉圖那個Idea不是創造的form,是製造的form。不是從無而造,它有現成的材料,那個現成的材料不是它創造的,就像木匠只創造桌子的模型(form),把這個form加在木料上,成個桌子,這叫製造。上帝創造,創造就是使這個個體存在。中國講“天命不已”、“太極”,跟西方講上帝同一層次,但不是宗教家的講法,不是創世記的講法。照朱夫子,那個太極也是使這個氣化的東西存在,這是存在之理,不過這種存在之理跟上帝創造的意思不大一樣,是兩個不同的系統。儒家一個系統,基督教一個系統,道家又是另一個講法。

  道家通過什麼東西使這個東西存在呢?道家講“無名天地之始”這個更玄。佛教也有一套講法,更玄更難了解。嚴格講,開始講,佛教不能講存有論、宇宙論。萬法怎麼來呢?佛教有一個解釋:萬法從無明來。識的變現,唯識宗講識的變現,不是涅粲法身造的,不是三德秘密藏造的。所以,嚴格講,佛教沒有存有論呀!到什麼時候,可以說它完成一個佛教式的存有論呢?它要對萬法有一個說明。你說萬法從無明來,這還不能保證萬法的必然性。到什麼時候,佛教能夠保證萬法的必然性,那個時候佛教式的存有論才能夠出現。這最難了解。但是,我們用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了解它,一樣可以運用。基督教是上帝創造,儒家是“天命不已”潤化,也是個存在之理,那個創造不是上帝能創造。兩個系統不一樣。

  由此說來,所以然有三層說明。哲學的,希臘的自然哲學統統是形而上的哲學的解釋。哲學解釋客觀地肯斷就是如此。科學的解釋就是說我們眼前知識的程度,我們的認知機能只能達到這個地步,受經驗限制,受我們認知能力的限制,這樣就叫做科學的解釋。所以,科學的原子論跟哲學的原子論不一樣。還有一種邏輯的原子論,更難了解,西方的花樣多得很。邏輯的原子論既不是科學的,也不是哲學的。因為科學、哲學都接觸到真實,邏輯原子論不接觸到真實。哲學是客觀的肯斷宇宙有最後真實。科學是從我們知識的能力、認知機能的本性接觸到世界是如此這般。一個是客觀的、永久的,一個是主觀的、暫時的。哲學的解釋就是要接觸到宇宙的真實,邏輯的原子論不接觸到真實,是方法學上的系統,這個世界是否真實不知道。它從邏輯分析的方法上來肯定世界上任何部分皆有它獨立的意義,政治上講就是重視個體,世界上怎麼樣我不知道。肯定原子的獨立意義,這樣分析知識才能成立。假定我要了解一個杯子,要通過一個全體才能了解,科學就不能成立。這就是二十世紀最現代化的哲學,最巧妙。現代有許多是纖巧的哲學家,有他的作用。譬如胡塞爾的現象學,海德格的存在主義,還有維根斯坦,都是二十世紀的纖巧哲學。巧妙,所以吸引人,但是,都不聞君子的大道。要知道它的分寸,才不為它所害。

  萊布尼茲的單子多元論是形而上學的多元論,也是哲學的解釋。

  孟子說:“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四端之心先天本有。孟子說性善就是說心善,從心善證性善。但物理分析,四端之心只是氣之靈,它靈不從神那個地方說。中國人對“神”可以形而上講,也可以往下講,講成氣,講成鬼神之神。鬼者,歸也,陰氣也。神者,伸也,陽氣也。從誠講,誠則靈,從誠講神,是道德的。從誠發的神不能以氣言,不能說凡動即屬於氣。動有屬於氣,有不屬於氣。上帝不只是個理,還有will、love,will、love代表什麼呢?代表上帝的活動,但並非說上帝跑來跑去。朱子理氣二分太簡單化了。伊川、朱子體會的道體只有存有性沒有活動性,這已經成為定論,沒有人能反對。其他理學家通通不如此,伊川、朱子的體會不是儒家的本義。

  儒家從《詩經》下來,講“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中庸》講“誠”,然後《易傳》講“神”。《易傳》講神從哪裡講呢?“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周易·說卦傳》)“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周易·繫辭·上傳》)《易傳》言“神”是從寂感這個地方顯,神才有寂感。假若只是個理,只是個formal ground,有寂感嗎?神才有寂感。寂然不動,但它一感就通,遂通天下之故,這個就是神。神通過寂感來了解,寂感不是分成兩段。即寂即感,同時是寂同時是感。這個意思王陽明講得最好。所以,我從這裏說:宇宙最後的真實是寂感真袋。寂感就是天地萬物最後的最真實的,metaphysics real-it),,它不只是個理。先秦儒家的古義是即存有即活動。兩個“即”字白話文就是:它是存有,它同時是活動,兩者分不開。從存有性方面說,它是理。它同時有活動性,從活動性方面說,它是神、是心。這樣它才有活動性,才有作用,要不然它沒有作用。

  程伊川出來才正式講《大學》“格物窮理”。濂溪、橫渠、明道,後來象山、陽明講工夫都不是講致知格物,他們都作內聖道德工夫。他們知道致知格物不能使你作聖人。明道在生的時候,伊川大體跟着他老哥講,雖也有他自己的思想,朋道死後,伊川就發揮他自己的思想。陸象山講工夫根據《孟子》:“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求,找回來。放,放失之放。找回來,使其歸位。找回來,保存它,叫做“存心”。“存其心,養其性。”(《孟子·盡心上》)找回來,保存,進一步擴而充之,擴充就是工夫,這是內聖工夫,道德實踐的工夫。擴充則盡心知性知天。“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孟子·盡心上》)陸象山擴充,講心即理,陽明講“良知”,根據在《孟子》。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這幾句話就等於《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成之者性也”這個性是道體下來的,道體落在個人身上就是你的性。道體不要斷,繼續下去,就是good,就是好,這個good是本體宇宙論講的good。完成這個繼續下去的道,是我們的性,這句話就是《中庸》“率性之謂道”,這對道有真切的體會。“成之者性也”,能完成這個一陰一陽的這個道,了解這個氣化的行程,這是我們的性能。我們的性能裏面“仁、義、禮、智”四樣都具備。要從性能方面了解它,完成它,哪裡有分開呢?一般老百姓不了解,分開說,各見一面,天天用這個道,但習而不察。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