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繫辭傳:一陰一陽之謂道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繫辭傳:一陰一陽之謂道

  (《繫辭·上傳》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繫辭·上傳》第五章)這一段很重要,是《繫辭傳》中最重要的句子。

  “一陰一陽之謂道”,首先了解儒家所言道的意義。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這是《易傳》從本體宇宙論的立場說的。什麼是善呢?“繼之者善也。”什麼是性呢?“成之者性也。”這種講法是本體宇宙論的講法。所謂本體宇宙論的講法就是表示跟孟子言性、言善不是同一個人路。但是,二者是相通的。孟子言善,言性,是道德的立場。《易傳》講“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是本體宇宙論的講法。儒家的義理是通過對儒家的經典幾百年的講習,天天講出來的。讀文獻要一字一句講,社會上的誤解都可以擋住。所謂陽儒陰釋是清朝考據家的胡言,清朝三百年把知識分子的頭腦弄壞了,念經典只是讀文旬,表示他《說文》、《爾雅》的知識。他們並不想了解“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他們也不了解。章太炎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那個乾元是“無明”,這是什麼國學大師呢?讀那麼多中國書,卻這樣毀滅中國文化。趙元任,所謂兩個半漢學家,他們是語言學家,他們講漢學,不講中國文化。漢學是洋人的名稱。清朝末年的假洋鬼子,說宋明理學從佛老來,是胡說八道。清朝造了三百年謠言。朱夫子負一點責任,他說陸象山是禪,天天顧忌佛老。陸象山跟朱子辯論《太極圖》的時候,說《太極圖》從道家來,互相攻擊,沒有道理。

  《易傳》這些話是孔門的道德形上學的義理。《易傳》玄理,這個玄理就是形而上學,跟道家玄理表示的形而上學各不一樣,各成一大系統。

  “一陰一陽之謂道”,“道”西方人譯作way,way是大路。道,大路也。所謂大路,是車、馬、人統統要經過這裏,好比天地萬物統統要通過道,統統從道而來,由道而來,這個比喻是很好的。這個道的觀念與理的分別在什麼地方?沒有說:理,大理也。也沒有說:浩浩大理。可見道與理不同。道是帶着一個行程,動態的。當說理,是靜態的說法,靜態是state。動態的一定帶一個行程,行程從經過了解。理不代錶行程,沒有一個經過,是靜態的。動態地講與靜態地講,主觀地講與客觀地講,分析地講與綜和地講,這些都是思考的方式。要學會這些詞語。

  道是動態的,一定要帶一個行程,浩浩大道。當我們說動態意義的道,是綜和的講法,統統容攝在內。分析是謂詞涵在主詞里,直接從主詞分析出。綜和的時候,謂詞不能從主詞分析出來,兩個不同的概念合在一起,所以擴大我們的知識。它為什麼是道呢?它帶着一個行程,這裏面就涵着氣化的意思,但光是氣不能說道,道是一個綜和的詞語。所以,張橫渠《正蒙》說:“太和之謂道。”太和就是道,通過太和來了解道。太和就是至和,和,諧和(harmony)。光是個理無所謂諧和,有種種調子,才有諧和。太和是總攝的詞語。太和一定包含什麼呢?通過張橫渠的分解,是哪兩面呢?是氣一面,太虛一面。太和裏面一定不單隻一個成分。首先了解它是一個總攝的詞語,這個總攝的詞裏面一方面含氣,一方面含太虛。太虛就是神,當他說太虛,虛是靈的意思,虛則靈,也就是太虛含着神的意思。神,神靈也。神就是誠則靈那個神,不是God那個神。氣不是死氣,氣不互相衝突。假如氣互相衝突,就沒有諧和,沒有諧和在裏面,這個氣就是死的。一定有虛靈,神在這裏面運用。太虛是神在裏面,神來指導運用氣,這個氣才不死,才不互相衝突,才諧和。你的生命內部和諧,你才能生長。假定你的生命不諧和,七分八裂的,不暢通,毛病就出來了。

  道是動態字,從動態字想到它是個綜和的總攝的詞語。總攝的就涵着它裏面不只是一面,它的活動不是從虛的地方表示,是從氣的地方表示。虛是太虛,是指導運用那種氣,這個運用就是《易傳》所謂妙。《易傳》日:“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妙是動詞。在萬物後面運用萬物,使萬物生生不息,氣化萬千而不亂,這就叫做“神”。神的觀念從《易傳》來。要分析太和,分析“太和所謂道”,動態的說總攝的說一定有兩面,有氣這一面,有神這一面。氣表示動態,動態之所以為動態靠神。神是活動的,神之動跟氣之動不一樣。

  “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是氣,不是道,一陰一陽才叫做道。照儒家說,到處是陰陽,但並不是說陰陽是道。所以,這裏要佩服朱夫子。朱夫子體會這句話體會得很仔細,很深刻,他讀文句很用工夫。陰陽是氣,光說陰陽是形而下,不能說形而下是道。這個是朱夫子的體會,我們現在都根據朱夫子的講法,普通的註疏沒有用的。陸象山說《易傳》明明說陰陽是道,沒有說無極而太極才是道,他跟朱子辯,朱夫子瞧不起他,那是陸象山辯輸了,辯《太極圖》象山辯輸了。當然,陸象山不喜歡《太極圖》這一套,他只讀《孟子》讀得熟,對《易傳》不發生興趣。一個人能不能了解《孟子》,一看就知道。你能了解《孟子》,不一定能了解《中庸》、《易傳》,有限制。朱夫子對《孟子》、《中庸》、《易傳》統統不了解,儘管他讀文旬很行,文旬註解不是統統是錯的,但精神,基本的義理方向他不能了解,他只能了解《大學》。程伊川、朱夫子只能了解《大學》,這就是頭腦相應不相應,頭腦不相應,文句統統講對了也沒有用。

  ,

  朱夫子說陰陽不是道,陰陽是形而下的,氣和道要分開。朱夫子重視那個“一”字,那個“一”字代表adverb。分解地講是陰陽。好像一扇門,分解地講有兩個作用:開與關。這是分解地講的兩個動向(moments),moment有譯作“契機”,那是日本的翻譯,不好。開闔是門的兩個動向,一開一闔表示個動態,就在這個一陰一陽的動態裏面顯出道的意義。這跟說“太和之謂道”的意思一樣。陰陽是氣的兩個相反的作用,“一陰一陽”是陰了又陽,陽了又陰,連續下去成個變化,道就在變化過程裏面呈現。並不是說變化是道,變化不是道。這樣一句話,你要通過分析的表達才能夠把它的全部意義表達出來。我這個了解根據朱子的註解來。

  中國人說“生生不息”,這個宇宙永遠得以繼續下去,依西方人說,這句話沒有科學根據,科學不能證明的。照科學的道理,太陽的熱力放完了,宇宙也完了。所以,宇宙可以永遠繼續下去,這句話不是科學命題,科學不能證明的,這是一個超越的命題。依基督教的說法,上帝喜歡這個宇宙永遠繼續下去,宇宙永遠繼續下去,靠上帝在後面。上帝創造這個世界,因為上帝愛這個世界,這個愛是宗教家說的愛。依中國人的說法,宇宙為什麼能生生不息?儒家說這個宇宙能繼續下去,靠仁,仁是個生道。生而又生永遠不停止,生生不息後面的根據是仁。這是最高的道德。見之於《春秋》大義,就是“興滅國,繼絕世”。把斷滅了的國興起來,繼續下去,把斷絕了的世代復興,繼續下去。這就是最高的道德,這是中華民族所以長壽的一個超越的根據。西方人始終不了解,中華民族為什麼這麼長壽。照他們的看法。一個民族歷史文化開一次花就完.!『,但中華民族還沒有完。依黑格爾看,春秋戰國開花以後,中華民族到秦漢以後就死掉了。這是民族的斷滅論。

  《春秋》大義兩個原則:親親原則、尊尊原則。周公制禮作樂就根據這兩個原則。尊尊是國家的、政治的等級;親親是五服,五服最高是高祖。大復讎,不準滅人國。絕人族,每一個民族都是永遠連續下去。就是儒家所講的“仁”才能做到。所以。“生生不息”不是科學命題。一定要肯定一個道。道有氣、神兩面,神是體,氣是用。真正能表示帶氣化行程的是在氣那裡,但能使它所以能夠變化靠神。所以,陰陽不是道,陰了又陽,陽了又陰才能呈現道。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