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繫辭傳:乾以易知 坤以簡能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繫辭傳: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周易·繫辭·上傳》)前面數句是描寫語,通過八卦鼓盪,把整個世界生動化活潑化。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有說“作”是“化”,這種說法沒有根據。儒家的經典很少錯。《莊子》、《苟子》就不同,需要校勘。《孟子》也有幾個字可以考證。但歷來不能隨意改動。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根據乾、坤二卦來。乾坤以德言,從德方面看它的作用。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這是孔門義理,從《易傳》講的儒家道德形上學,最難講但最重要的兩句話。我們現在了解乾坤簡易,配合《周易·繫辭·下傳》幾句話看:

  “八卦成列,[……]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隕然示人簡矣。”

  “易之興也,[……]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

  這兩段話就是講乾易坤簡。雖然是易,但“恆易以知險”,不是到處是簡易。險就是阻,知阻知險,這是中間階段,到處是險阻、障礙、麻煩。天下事情有各種層次,簡易是從什麼層次上講的呢?簡易是從最根源處說的。你們把上面三段話記在一起,再回頭看“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知大始”,“知”不是知道。知,主也。乾元是創造原則。“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周易·乾·彖》)乾元本身就是萬物所資以為始者。從乾開始,不是乾知道那個開始。乾元就是始,就是天地萬物的開始,天地萬物就從這裏開始。資,憑藉、藉賴。萬物憑藉它才有其始,有其始就是有其存在,這等於創世記,西方講上帝,中國講“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乾元代表創造原則。古注沒有注“知”字。朱注:“知者,主也。”乾元主管大始。主管有兩個作用:興與革。興就是創造,從沒有存在使它存在。革就是把它去掉,它存在,我叫它不存在。這個“知”有創造意義,它有這個力量,該革的革,該興的興,這個就是創造性。乾元主管天地萬物之間最高的始。

  “坤作成物”。坤是終成原則。“坤作成物”就表示坤擔負的責任是完成這個物。所以《周易·坤·彖》雲:“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坤也是一個原則,那麼,我們可進一步問,真正能使它把這個原則性表現出來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坤代表原則,從德方面講它是原則,那麼,它這個原則可以表現出來,落實了落在什麼地方呢?哪個東西才能使它完成其為一個終成原則呢?落在“氣”。陰陽五行之氣。用老子《道德經》的話表示,終成原則是“有”,有是萬物之母,完成它那個母要靠“物形之,勢成之。”在有的範圍內“生之、育之、亭之、毒之”,才能成其為一個母(motherground)。所以“坤作成物”這個“作”表示能,真正能表示它有這個能,完成它這個能,靠“氣”。要靠着氣化,這個物才能完成其為一個物。物成了,坤的作用就實現了,它的作用就完全表現出來了。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這兩句話,一句說創造原則,一句說終成原則。接着說“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乾作為創造性原則,那麼,乾以什麼方式才能成其為創造原則呢?乾以什麼方式知這個大始呢?以“易”(easy)的方式、樣式、道路、路數。以易的方法知,以易的方式表示它是一個創造性原則。它是容易呀,因為它無條件,它不需要其他的條件。“簡易”都是從最根源的層次上說。落到現實上噦嗦得很,複雜得很,有很多險阻。說出來很簡單,做起來很難。“坤作成物”,從“成物”這個地方看坤有這個能,那麼,它以什麼方式表現它這個能呢?以“簡單”(simple)的方式表示。就是最簡單的路,簡單、單純。

  最根源的地方最容易最簡單。所以,簡易是從最根源的層次上講的。西方講自然科學,自然形上學的,觀察這個宇宙,它也是從最根本的地方講。自然走最短的路線。自然現象沒有跳躍。沒有跳躍就沒有真空,自然無論怎麼複雜,最後也歸到最簡單。科學的方法:不必要的東西不要增加。這個世界,這個現象用一個原則可以說明的,不要用兩個。這不是簡單嗎?所以說,簡易代表最根源的智慧。簡易在最根源處說,什麼東西表現最根源處呢?從生命說,從生命最強的地方看。如果他生命的智慧不夠,他就落下去,提不起來。他落下去,那麼在他看來複雜得很。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確然就是一定的(certainly)。

  “夫坤,隕然示人簡矣。”隕就是退。隕然,一點費力氣也沒有,順着就退下去,自然就過去了。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天行健。乾德健也。從乾至健的本性,它一定“恆易”。雖然它容易,但它未嘗不知道落在第二、第三義以下的有險有阻。險不是最根源的地方,在最根源的地方,它“德行恆易”。但落在第二義第三義以下的險阻它也知道,它也不逃避這個困難。開始的地方是易,碰到險阻就彎彎曲曲。“恆易以知險”就表示說對於這個險阻困難複雜的地方不逃避。“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順字根據“隕”字來。隋然就是順。根據在《坤·象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乾知大始”之知是本體宇宙論的知,不單是靜態的本體論的知。知,主也。那是文字訓詰上講;從哲學上講,這“知”是本體宇宙論的詞語,不是認識論的詞語。認識論是橫列的,一定要首先假定有一個認識論的對偶性,就是主客的關係。講認識論的詞語,一定要先假定有一個subject,一個object。你研究的是什麼?誰來研究?認識論的知,在認識論的主客觀系統中表現。本體宇宙論是縱貫的,乾知大始的知是縱貫的知。縱貫才能表示那個創造性,才是本體宇宙論的。講哲學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橫列的系統,什麼是縱貫的系統。一般人的頭腦對橫列系統的道理容易了解。無論道家、佛教,抑或西方的柏拉圖、基督教都是重視橫列,真正重視縱貫的是儒家。儒家的道理最基本的是縱貫的,你要把握這個基本道理。把握這個道理,你才能了解王陽明。陽明的“良知”這個知是一個什麼詞語?是本體宇宙論的詞語。陽明根據孟子良知良能講良知的“知”正好是“乾知大始”的知。所以,後來王龍溪就拿“良知”解“乾知大治”。這就是“能、所”的問題。

  哲學的基本道理就是能所的問題,在各個層次上說的能所的問題。主客是現在的新名詞,能所是老名詞,佛教裏面就有能所的問題。能是suject,所是object。念哲學要了解最關鍵的,就是要抓住要點。

  重視縱貫是儒家,而且儒家是順着孟子這個系統,先秦儒家就是《孟子》、《中庸》、《易傳》,統統是縱貫。朱子的頭腦不能了解《孟子》、《中庸》、《易傳》,他只能講《大學》。《大學》講“格物窮理”,“格物窮理”是橫列的,所以朱子的頭腦根本是橫列的,伊川也是橫列的。程朱以外宋明儒者統統是縱貫系統,縱貫系統是先秦儒家的義理特性。

  道家重視所,佛教講般若,三德秘密藏還是重視所,基督教重上帝,上帝是ob—ject,也是重所,柏拉圖也是重所。要知道,人的心思表現能所,表現認識論這個主客關係很容易,馬上看到了。真正要你看到你生命站起來,從你自己的生命縱貫下來。這就很難。所以,以前理學家跟佛教爭論,最重要的關鍵都在這裏。你永遠跟他們說不通,他假定是佛教的頭腦,道家的頭腦,基督教的頭腦,他不會贊成儒家的,因為他們的頭腦一下子往橫列的方向轉。只有康德代表儒家的縱貫系統,講意志自律。所以,天主教把康德的書列為禁書。基督教也有好幾派,康德也是基督教,但康德是新教。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出來,新教重視主體,重視道德。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