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傳:至靜而德方
“六四”、“六五”、“上六”,有些句子是生活上的體會,不一定都有哲學上深奧的道理。把爻辭看過以後,我們重點看文言。只有乾、坤兩卦有《文言》。《文言》是對《彖傳》、《象傳》、爻辭、爻象總括起來,再重新解釋。
《文言》日:“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這種話是辯證的。一個人的生命不能是單方面的,所以孔夫子說:“溫、良、恭、儉、讓。”太柔不好,太剛不好,柔中有剛最好。
“后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坤·文言》)這都是好文章,都是經典性的文章,不是唐宋八大家那種文章。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坤·文言》)這是說開始的時候,袋那個地方最重要。周濂溪講工夫就講“袋”,“襲動於彼,誠動於此。”(《通書·誠袋德第三》)這就是說要在“裳”上用工夫。畿發動常有好有壞,在發動的地方你馬上覺察到,在那個地方把那個壞的化除。畿的結果就是勢,到勢成就很難轉化了,不能改變了,那就要承受這個結果。這是儒家的實踐工夫,周濂溪首先重視這個問題。
下面看“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坤·文言》)
“直”表示正,故雲“直其正也”。“方”表示義,故雲“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這是很重要的兩句話,程明道最喜歡引用這兩句話。拿這兩句話表示什麼呢?這是了解儒家學問發展的最重要的關鍵,跟佛教一點關係也沒有。這是有原則性、決定性、本質性的話頭,決定什麼呢?一方面決定自己的道德行為,另一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辨佛,只有程明道有這個聰明。為什麼這兩句話有這麼大的關鍵的重要性呢?因為它是分別儒家跟佛家、道家的本質的差異點。方,方正也,方正屬於義道。根據“方其義”,下面說“義以方外”,就是拿這個“義”方正外面。“直其正也,方其義也”二句中“直”字、“方”字是動名詞作主詞。
“義以方外”,就是拿這個“義”方正外面。“方”是動詞,使它正當的意思。“敬以直內”就是以敬來直內。“內”就是內心,代表內部生命(inner life)。以敬來使你的內心直,你才能站起來。否則,你歪歪曲曲的,站不起來嘛!你自己的人格挺不住了。理學家做工夫講“敬”,朱夫子講“敬”,“敬”根據孟子“四端之心”的“恭敬之心”而言。所以,人不能隨便放肆,要站在文化教養上說,不能只注意法庭上合法不合法。古典文化重視方向理性,文明重視技術理性。技術理性不夠的,一定要有文化,文化代表教養、陶養,文化是教養的客觀化。張君勱先生說:“敬表示生命的凝聚。”凝聚不散就是敬。只有儒家講敬的工夫,道家、佛家不講敬。“敬”是道德的詞語,道德的概念。道家講靜,“虛一而靜”。儒家講“定”。
拿“義”來方正外在的社會、外在的世界。人要過社會生活,這是儒家的基本精神。程明道就拿“義以方外”這句話分判儒、佛。佛教講“定”,內心生活弄得很清楚。佛教有它的工夫,工夫的路跟儒家不同,佛教走止觀的路,儒家講“敬”是道德的路。所以程明道說佛家只有“敬以直內”,沒有“義以方外”。這是客氣話。嚴格講,佛家不是“敬以直內”。
程明道最聰明,《論語》、《孟子》、《易傳》、《中庸》四部書中重要的句子都是明道指點出來的。你要了解道德之所以成為道德的本質的意義,道德有好幾種講法。照康德講,有自律道德,有他律道德,從他律立場上講道德統統不成的,只有從自律立場講道德才切合道德的本質意義。儒家是自律道德,自律之所以為自律靠什麼東西呢?靠free will、moral will,照儒家的詞語講,就是靠本心、良知。真正講主體,從主體這個地方挺立起來,頂天立地,只有儒家,其他諸教都不是從主體挺出來,都是繞出主體以外。這是核心的一點,你抓住這點,你就是儒家,你不抓住這點,你就不是儒家。這是最普通最突出的一點而又最難了解,因為人總想追求往外看。
“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根據《孟子》講下來,“義”也不是外在的義,義也從內發。重主體,這是儒家跟其他各家各派的分別。這個主體從free will、moral will透出,這個主體真正是能的主體,這個主體當作“能”看。中國老名詞是“能”、“所”,跟“能”相對的是“所”。只有儒家真正的重視“能”,其他的都是重“所”,無論基督教或是道家、佛家都重視“所”。馮友蘭不能算儒家,因為他正好不重視“能”,他也講道德,但不從主體講。所以,我們為什麼贊成康德?因為從康德能夠真正了解這個主體性。康德講自律道德就是講意志自律,了解康德的自律道德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西方的道德哲學除康德之外統統是他律道德。中國以前沒有“自律道德”、“自由意志”這些名詞,但有一些名言,表達同樣的意思。熊十力先生了解儒家抓住主體這個“能”,了解得十分透徹,熊先生就是儒家的,可以做開山祖。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坤·文言》)這也是很重要的兩句話,程明道常常引用,明道雲:“推拓得開,就是天地變化,草木蕃。推拓不開,就是天地閉,賢人隱。”所以,我們人的生命要推拓得開。自由世界“天地變化,草木蕃”,就是它推拓得開,不是一個封閉的社會。全部的儒家道德修養都在《坤·文言》,我講的《坤·文言》就是“直、方、大”,“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這就是了解中國哲學最基本的核心的地方。抓不住這個核心就不是儒家。錢穆先生、方東美、馮友蘭統統不是儒家。所以方東美根本反對宋明理學,反對孟子,稱讚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