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彖傳
“元、亨、利、貞”四字是《乾卦》卦辭,說明《乾卦》的主要性格。《乾·彖》是根據“元、亨、利、貞”這四個字再加以判斷,加以解釋。彖者,斷也。就是根據“元、亨、利、貞”這個卦辭來判斷《乾卦》的特性。我費了幾堂課的時間講《彖傳》,儒家的根本洞見就在這個《彖傳》里,這個就是儒家的道德形而上學。《彖傳》幾句簡單的話代表一個方向,代表儒家的義理,道家沒有這種道理,道家的講法跟《易傳》完全不一樣,可見儒家與道家是兩個系統。王弼這個年輕人注老子《道德經》注得很好,因為他的頭腦與老子相合,但他注《易經》就注得不對。他用道家的玄理來注孑LI'-I的義理,所以不相應。王弼這個年輕人是個聰明人,但這個聰明人完全不能判教,完全不能分判儒家與道家的區別。他注老子《道德經》那個大文章就寫得很好,《道德經》他能了解,但《易傳》的《彖傳》,《象傳》,《文言》他就不能了解,不是他不識字,是他的頭腦不能了解孔門的義理。
“元、亨、利、貞”是卦辭,除了卦辭之外,還有爻辭。一個卦由六爻構成,本來是三畫卦,伏羲畫的是三畫卦,重而為六,是文王所作。朱子著《周易本義》有一首《八卦取象歌》:“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重而為六,成六十四卦。文王做六十四卦,歷史上這樣講,到底是不是文王所作呢?我們暫且不管。
每一個卦有六爻,每一爻有一句話說明這個爻的性質,這就是這個爻的爻辭。照《乾卦》講,六爻就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剛剛開始的陽叫做初九,初是開始,這個陽定了才說九二。每一爻代表一個時位,時位這個觀念很重要。時位用西方的詞語說就是時間、空間,中國沒有時間、空間這種抽象的觀念,中國用時位一詞比較具體。時位用以表示爻的性格,照西方的思考方式,可以說時位是爻的形式條件(formal condition)。除形式之外,什麼東西代表質料(matter)呢?那個matter condition從哪裡看出來呢?中國人沒有這種抽象的觀念,中國人的頭腦是很具體的。我們說時位是爻的形式條件,那麼,這個形式條件所表示的那個爻的質料一面在什麼地方表示出來呢?就在爻本身。爻本身就是氣,陰陽以氣言嘛!所以,時位是形式條件,時位這個形式條件所表示的那個爻的質料的成分就在爻本身表示。
初九:“潛龍勿用。”(爻辭)初九就是陽爻剛開始的階段,這個時候,陽氣在最幼嫩的狀態,它未能顯出它的作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爻辭)這是第二階段。人生也可以按照六位來了解,照一個人的生命講,初九、九二是十八歲以前的成長階段,少年時期,還沒有加冠,不用負社會法律責任。九三、九四代表中年階段,是一個過渡階段,出問題最多的時期。九五、上九達到最高峰,達到最高峰就要向下滑,就要起變化。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爻辭)乾,健也,自強不息的意思。“夕惕若”,就是說夜裡也要警惕。厲,嚴重的意思,表示這個時候有問題。所以你要“終日乾乾,夕惕若”,才可以無咎。假如你不能乾乾,也不能夕惕,就會向壞的方向發展,你就有咎。能無咎全靠你能乾乾,也能夕惕。這個爻辭就表示這個位的性格是如此,表示這是一個有問題的階段。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爻辭)或,或者的意思,表示疑而未決。按人生講,這也代表中年階段。中年人是建基立業的時候,照黑格爾(G.W.F.Hegel)講,中年人是散文時代,表現知性能力的時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爻辭)九五最好。
上九:“亢龍有悔。”(爻辭)知進而不知退,則有悔。照人生講,就是要“功成身退”。《論語》雲:“及其老也,戒之在得。”人追求的無論是知識或是財富,天天增加,並不一定是壞事,但老年人戒之在得,這個時候最好是客氣一點,謙退一點。假如你在“得”方面不謙退一點,就是貪婪無恥。無限追求的精神,建功立業,追求知識,追求學問,那不是貪婪無恥,但當你追求不到,你不應該再往前進,你硬要往前闖,就變成貪婪。這個分際很難說,這些話都是經驗之談,你們年輕人也沒有這個經驗。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爻辭)只有乾卦、坤卦有用九、用六,其他卦沒有。這個地方沒有什麼道理。許多人喜歡在這個地方發揮,朱謙之以“用九”講泛神論,熊先生從“用九”講無政府主義,那都是沒有什麼道理的。所以,這個地方我不去強講,講義理也不必從這個地方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