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同人”卦五爻的爻辭“先嚎啕而後笑”,孔子取這個 “象”,就是在體現君子之道。這七句話是在講君子之道,不是 講小人之道。所謂君子與小人的差別,沒有絕對的界限。君子 隨時都有可能變成小人,小人有時候也會有君子之道,所謂盜 也有道。以此道理來看,世界上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是 很難分辨出來的,因為有很多的偽君子。所以古人常說:“寧可 交真小人,不敢結假君子。”假君子比真小人還要難處事、還要 壞,他的壞是在內心裏藏着的。真小人好辦,因為他已經寫在 臉上了。所以君子與小人只是卦中的一個代號,好與壞很難辨 別,不像看戲中的紅臉、白臉、花臉、凈臉那麼好辨別。如果 我們要想通過卜卦來辨別,就必須精通《易經》深邃的道理, 特別是能濾清錯綜複雜變化內涵,從各卦的方方面面認真分析, 方可得出結論。否則,我們只能在現實生活中,從他的言行中 去辨識理解了。
孔子對君子之道所下的斷語是“出、處、默、語”四個字。 古人常說,人生最難的是出和處號語和默的問題。尤其是時局 動蕩的年代,在政局紛爭激烈的時候,你出不出山?該不該出 來?出處的問題是人生的第一步,這一步很難,這要有高度的 智慧才能確定你怎麼出,往哪處站。《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 他知道曹操也在拉他,孫權也想用他,很多人都想拉他出山, 但他卻高卧隆中不肯出。“或出或處”,直到他看準了所向之處, 才決定了跟隨劉備才是自己的出處。所以君子之道的第一步是 出處。其後是語與默,就是該說不該說,不該說的一句妄語也 不說,該說的時候,雖千萬人吾往矣!丟了性命也不在乎,只 要是忠言良語非說不可。所以語、默之間和出、處之間,都是相對的。這就是錯卦和綜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