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與“文”孛的本義
中國字中,以“爻”組成的還有個“教”字。圖騰畫字、 甲骨文和篆字的畫法(古人原先不叫寫字,而叫畫字)。教字的 組合表義與M法是:左面的上邊以一個爻字,和下邊一個子字 組成孝;右面一隻手裡(右手)拿着一支木棍(如後來教學所 稱的教鞭),在教學子孫“爻”中廣泛深奧的含義,以及孝道、 禮義和各種知識,因卦爻里涵蓋着萬事萬物的法則和道理。《說 文》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從支孝……古統稱學(學讀音:xi(、io)也。”
中國文字屮以“爻”為含義的還有一個“文”字。文字在 《說文》的註釋為:“文之象‘交’,文像兩紋交互也。紋者文 也,
“文”字在古代的古甲骨文、鐘鼎文、大小篆的寫法上,都 不是寫成現在這個樣子的,但無論是哪種寫法,上面的“1” 代表(上),下面的“X”代表爻的一半是不變的,其義不變, 都代表自然界物象的紋理相交之義。
我們現在看到的“文”字,是由上而的一個“1”和下面 一個“乂”組成。文字的最上面是“、”,中間是在古 文里“1”表示上(即古文的“上”字),文字中間的 表示乾卦的爻,伏羲給乾卦畫初爻的這畫可不簡 單,表示其“一畫開天下,文明肇啟”。站在地球上的人,抬頭 看到上面是天,天就是乾;低頭看到腳下是地,地就是坤。乾 坤就是天地,乾坤就是自然,乾坤就是始生萬物萬事的根;中 間的“一”畫分開天地之後,“、一”表示丄(上),天至髙無 i (上),意旨“文”就像天一樣無邊無量,無窮無盡。“文” 字下面的“乂”是“爻”的一半(乂),交即“交”,亦即天、 地、人互交。天、地、人三才之間,萬物萬事之間,相互之 “交”而形成“文”,“文”字癡括了《易經》宇宙所有的知識, 知識需要“學”、“教”而得“文”,學文要“上知天文、下通 地理、中備人事”,學文還必須知曉天地萬物萬事是在不斷地 “互交”、“變化”的自然法則。偉大的老祖宗用心良苦地創造了 這些內涵極深的中國字,是希望我們要認真地互學、互教、互 交(文)流,學得更深的文化知識和道理。
為什麼古人在造字時,把“學、教、文”三個字以《易經》卦的爻為主要結構?其內涵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