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學習在國內外的學術研究價值
以哲學理念正確評價四柱學說,東西方哲學理念的辯證統一,四柱命理學是從《易經》學術上研究出來的一個分支,一門玄學。我們要系統地評價命理學說,必須先從《易經》一書談起。
《易經》是一部怎樣的書呢?《辭源》解釋“周易“也叫易經,我國古代有哲學思想的占卜書,是儒家的重要經典。”
中國古代哲學是建立在樸素辯證法的基礎上,用來揭示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的一門學科,並根據宇宙萬事萬物的本質進行分類,從而系統地建立了一個能解釋宇宙世界的統一現論和模型。
《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一書中,在“象數學”(易學的一個分支理論)中,認為:
20批紀七八十年代以來,許多中國學者運用數理科學方法對數學重新進行研究。例如:以等差級數(算術級數)解釋陽奇陰偶和天地之數;以等比級數(幾何級數)解釋“一分為二”的宇宙生成論;以數學排列組合解釋八卦成列;以二項式係數解釋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的“周易三角”,並發現比法國數學家B•巴斯加爾早500年的“賈憲——楊輝三角”來源於“周易三角”;以方圓九宮算術解釋河圖洛書;以函數關係解釋太極曲線與陰陽消長變化;以二進位制數學說明邵雍的先天卦位卦序圖,認為此圖經得起电子計算機的測試和檢驗;以同余式定理解釋揲蓍的方法;以概率論統計解釋卦佔中的吉凶休咎。所有這些研究,都力圖揭開籠罩在《周易》上面的神秘外衣。
目前,在中國大地上,人們開始重視《易經》學術研究。可是,有些人競把它當做“封建迷信”的回潮。
他們並不知道《易經》熱的興起,竟是“出門”轉“內銷”——由西方前沿科學家的呼喚而引發。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首先在西方科學界出現了研究周易文化的熱潮。正如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原中國周易研究會會長康明邦所說:“其始作俑者,竟是一些西方著名的科學家。”如美國高能物理學家卡普拉在1975年出版了一部名叫《物理學之道》的書,他把現代物理的量子場理論與中國的《易經》作了對比,認為《易經》與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動力學模型相一致,而且八卦圖與強子的八重態相對應等等。卡普拉等著名科學家著作的出版,直接引發了科學界對中國周易文化的關注和研究。從上世紀70年代起,僅在美國就連續成立了三個有關《易經》研究的國際性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