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35卦:火地晉(晉卦) 離上坤下
【晉卦-綜合詳解】
進入、晉陞。
晉卦為“進”的意思。《彖傳》:“晉,進也。”《序卦傳》:“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晉就是進的意思。
甲骨文的晉象兩支箭插入容器中,取其“進”義,為進去的意思,這也是晉最原始的字義。《雜卦傳》:“晉,晝也。”這是取晉卦日出地上的卦象,意指晉為白天。《說文》:“進也,日出萬物進。從日從臸。”《說文》兼取易經中“進”與“晝”的意思。晝又代表着光明,象徵著希望。相對之下明夷則為黑暗,代表沒有希望。
帛書晉卦多了水字旁作溍,歸藏一樣作晉,但秦簡則多了草字頭作,清華簡作,這些不同寫法應該都可視為晉的假藉。高亨認為周易的晉有“侵伐”之意,應是“戩”的假借。此說亦可供參考。
卦象上離日,下坤地,日出地上,黎明、希望之象。離又可象徵聰明、智慧、才華,坤為眾,離在坤上為才華出眾,能人得以擢升之象。《彖傳》說:“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順而麗乎大明”指內坤順,外離明,因此討人喜愛,受人重用,一日三接。
與晉卦相反的是明夷卦,明夷卦離日在下,坤地在上,太陽被藏在地底下,才華埋沒於人群,所以是黑暗、亂世之卦。坤為布,離為火,以布蓋火,為滅火之象。
《序卦》曰:“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卦序上晉卦為繼遯與大壯而來,遯與大壯是人才對於僵化社會(恆卦)的反動,因此有人逃離,有人出來衝撞。晉卦與明夷則反應出反動的結果,或者人才終於出人頭地(晉),或者受到殺害而社會進入動亂(明夷)。
得晉卦,才華有機會嶄露頭角,工作上將受到重用。
【晉卦-卦辭詳解】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晉陞,康侯受到賞賜的馬匹眾多,白天就三次受到接見。此言因功而受到周王賞賜與重用,不停的接見。
錫,音義同“賜”,賞賜的意思。蕃庶,眾多、豐富的樣子。根據顧頡剛考證,認為“康侯”為周武王時的“康叔封”,也是衛康叔。
晝日,白日,白天。三接,多次接見。三比喻多。晝日三接,說明受到周王重視與重用的樣子。整天不停的召見。
【晉卦-爻辭詳解】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無咎,未受命也。
進退兩難,貞定則吉。不受信任,保持寬裕則不會有罪咎。
初六因處最卑微之位,所應為四非君(五才是君位),受到懷疑,無法讓人信任,因此受到挫折,無以進升,進退兩難。貞吉意謂堅定不動,以守正之不變應萬變則可吉。放鬆自己,保持身心靈的寬泰,可得無咎。
晉如摧如為進退兩難的樣子。晉如,前進的樣子。摧如,後退的樣子,或者為挫折的樣子。
罔孚,不信。罔,否定的意思。孚,信。初六貿然前進的話,不會受到信賴,因此說“罔孚”。
裕,寬裕,形容處之泰然的樣子。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上進卻又讓人感到憂愁,貞定則吉,可得到王母很大的賞賜。
“愁如”言上進困難,因此發愁。六二雖柔中而當位,但與六五不相應,因此愁如。但只要貞定,久之即會受王母之賜福,勿憂。
茲,其。介,大。王母,指六五,六五為君位,屬陰,所以稱王母。受大福於王母,能夠受到王母極大的賞賜。
六三:眾允,悔亡。
《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
眾人允諾,不再後悔。六三承四應上,率眾陰承順於九四君子,因此能得眾人之允許、信任。眾人皆認同,因此無悔。
六三為下坤之上,率三陰爻以承九四,眾允之象。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像鼫鼠一樣的往上爬,堅持則危險。
“如鼫鼠”比喻有如小人,貪婪而到處鑽營,因此不可堅定於此。
鼫,音“十”,鼫鼠到底是什麼動物眾說紛雲,比較通行的說法為鼫鼠是一種貪得無厭的大鼠,又喜歡在地底下鑽營。比喻人行為及人格卑劣。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不再後悔,不要在意得失,放心前往,將吉而無往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得失不要在意,前往則能夠有喜慶。六五為晉卦的主爻,也是君位,處上離之中。
恤,音序,憂慮。失得勿恤,不要憂慮得失。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晉陞到頂點,只能用軍隊鎮壓來維持城內秩序。艱苦則吉而無咎,若堅守這種處事方法則將有悔恨。
角,一卦的最上面為角,晉卦最上面,已是晉陞的最頂點,即將轉為明夷亂世。
維用伐邑,利用武力攻伐來維持城內秩序。謂以武力來治理,不能以聰明智慧,更不能以德服人。所以《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只會使用暴力來處理事情,無法光大。
貞吝,言此道不可堅守,否則為吝,將趨於凶。本文取自易學網。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