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易經的奧秘第九集解讀乾卦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易經的奧秘第九集解讀乾卦

《易經》的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人生的六十四種情境,也告訴我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應該如何調整,如何應對。所以,要解開《易經》的奧秘,從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卦象入手,逐一玩味,應該是不二法門。

《易經》的第一個卦,就是乾卦。乾卦的爻辭是: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這些話都代表着什麼意思?我們又應該如何通過學習乾卦,來調整自己的人生呢?

宇宙人生有很多密碼,《易經》將其歸納成六十四個。那麼第一個密碼是什麼?就是乾卦。把乾卦六爻逐一解開來看,乾卦這個密碼給我們的就是六個字而已:潛、現、惕、躍、飛、亢(見圖)。記住,《易經》的卦爻要從底下往上看。圖

乾卦六爻都是龍,可是處境卻不一樣,所以又特別提醒我們:群龍無首。即使這六條龍是同樣的龍,但是在不同的階段,也要有不同的表現,不可以只有一種方法。“無首”就是指不固定的方法。

“群龍無首”這句話寫在什麼地方?寫在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叫做“用九”。看過《易經》就應該知道,整本《易經》六十四卦中,除了乾卦有“用九”,坤卦有“用六”之外,其他卦都沒有“用九”或“用六”。所以要講乾卦,應該先把“用九”搞清楚。

乾卦的“用九”是:“見群龍無首,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你表現得群龍無首的時候,你就大吉大利了。這不是很奇怪嗎?我們平常想到或者聽到群龍無首的時候,都是指負面的,貶義的,表示一個團體沒有人領導,亂七八糟。可見是幾千年來,我們傳來傳去傳錯了。因為群龍無首如果解釋成一個團體沒有好的領導,大家亂成一團,那就不可能是吉。

群龍無首的意思是,就算你是龍,你很了不起,但是處在不同的階段,你也要有不同的調整,不能因為自己是龍,就一路走到底,否則會死得很慘。用現代話來講,“見群龍無首”,最好解釋成人生在不同的階段,要做出不同的調整。所以我常常寫一句話送人家:人生就是階段性的調整。

人生就是階段性的調整。

《易經》的智慧人生做好階段性的調整就是“見群龍無首”。所以有時候,我們把文字誤解了,或者扭曲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乾卦把人生分成六個階段,一個階段差不多是歲。當然,歲只是個參考而已。有的階段就幾年,有的階段可能好幾十年,有的人可能到了第三階段就不見了,這些情況都有。

這六個階段用六個字來代表,從底下算起:

易經的奧秘第一個階段叫潛。就是潛藏起來,暫時不要表現。

易經的奧秘第二個階段叫現。中國人通常不會馬上表現出來,都是先藏一藏,等到合適的機會才表現出來。

易經的奧秘第三個階段叫惕,警惕的意思。如果你不表現,偶爾不警惕倒還無所謂;一旦表現了,再不警惕,那麼你所有的缺點都會慢慢暴露出來。記住一句話,你只要一表現,四面八方的打擊就可能都來了,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防範打擊。

易經的奧秘第四個階段叫躍。就是你要想辦法,找機會去躍登龍門。一生一世就等這個機會,看看躍不躍得過去。一登龍門,就身價百倍;要是躍不過去掉了下來,也就算了,就準備離休好了。

易經的奧秘第五個階段叫飛。這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躍上去,飛龍在天,不得了,所以叫做飛。

易經的奧秘第六個階段叫亢,警惕意味很重。飛龍在天,很榮光,可是《易經》勸我們,當發展到第五個階段的時候,大概要適可而止了,不能再過分了,再過分就是高亢,所以第六個階段叫做亢,“亢龍有悔”。如果你的事業已經經營得很平穩,那就不要再盲目地強求做強做大,再下去可能會因為過度擴張而倒閉,最後一定是“亢龍有悔”。

乾卦第一爻的爻辭是:“潛龍勿用。”“潛”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說,在人生的第一個階段,人的能力還很有限,需要先潛藏。但是“勿用”是什麼意思呢?是說不要表現你的才能,還是說不要使用你的才能呢?

一個人,潛是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不是卧在那裡乾脆就不表現了。有能力的人才需要潛,沒有能力的人,根本無所潛。

勿用就是站在不用的立場來用。

《易經》的智慧第一階段,潛龍勿用(見圖)。這個“勿”字不是“不”的意思,不是說在潛龍的階段就不要用,勿用不是不用。非禮勿視,你要不要看?非禮勿言,你要不要講?“勿”跟“不”是不一樣的,“勿”其實含有“要”的意思,勿用就是站在不用的立場來用。圖

這樣大家才知道,中國人有意見,都會先說“我沒有意見”,如果你說你沒有意見,人家也不再問你,那就表示即使你講,人家也不聽,那你還有講的必要嗎?很多時候,領導問部屬有沒有意見,部屬多半說沒有。領導說:“有就說啊!”你還說沒有,領導再堅持讓你說,那你就要說了。第三次還不說,要到什麼時候才說呢?

為什麼中國人一定要“推、拖、拉”?很多人不太了解,“推、拖、拉”是推給最合理的人,而不是把時間推掉,也不是把責任推掉。責任是絕對推不掉的,推脫責任只會浪費時間。真正會推拖,是推來推去,推給最合適的人。

開會的時候,第一個發言的人經常是沒有人聽他講什麼。我經常有機會與一些公司的老總接觸。有一次,我坐在一位總經理旁邊,旁聽他們開會。會議一開始,總經理說:“我們大家都很忙,抽出時間開會,大家有話就要說,不要客氣。”然後有人就举手,第一個開始講話。可是總經理卻一直跟我講話。我很不好意思,跟總經理說:“老總,你叫人家講話,人家講的時候你又不聽,一直跟我講話,這樣不好吧?”他說:“怎麼不好?有什麼不好?我告訴你,他講的話沒有一句可以聽的,這種人講話我再注意聽,那我不是鼓勵壞人嗎?我跟你講話沒有別的意思,就是在暗示他不要再講了,再講我要給他難堪了。可是他連這個都不懂。”

真正會推拖,是推來推去,推給最合適的人。

《易經》的智慧所以通常開會的時候,我們都會先聽別人講,聽來聽去,他的意見還不如我的,那我就要講了。這時再不講,像話嗎?如果聽來聽去,他的意見比我的好,我就想,幸虧我沒有講,如果我講了,那就貽笑大方了。這是多有利的事情!為什麼一定要爭先呢?我們現在都說要爭先,實際上是誤解了老子的意思。

老子說:“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你慢慢去體會,老子是要爭先的,道家也是很积極的,但是他是站在不爭先的立場來爭先。“潛”的意思就是站在不要的立場來要,才不會亂要;站在沒有意見的立場來發表意見,才不會亂說話。

以後當你講話的時候,下邊有人嘰里咕嚕,你就知道他不想聽。既然他不想聽,你還講什麼?那純粹是浪費時間。

你要第一個講可以,但不要举手。你先看看別人,一圈看過去,有人看你,你就請他先講,他一定說不要,而且會請你先講。你再請其他人先講,所有人都不肯,你再站起來講,沒有人會嫉妒你,因為你已經謙讓了那麼多人,這時候就應該當仁不讓。如果你連一個都不讓,自己就站起來講話,那就表示你完全是目中無人,誰願意聽你講什麼呢?

中國人會“推、拖、拉”,是有用意的,就是我對你有禮貌,我尊重你,你要先講,我一定不跟你搶,但是你們都不肯先講,那抱歉,我先講,這時候才叫當仁不讓。所以,同樣是第一個講,會收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其實就這麼一點點差別而已。

我希望各位了解,“潛”就是為了要表現,“潛”如果是什麼也不要,那就連潛都不要講。《易經》講“不”,就是“要”,因為它是“一陰一陽之謂道”,“要”跟“不要”是連在一起的,不會分開。

潛就是要表現。

《易經》的智慧諸葛亮潛了二十七年才“現”,所以他一出山就有非常不得了的表現。如果他只是窮耕南陽,整天只是在那裡種菜,過不問世事的日子,劉備請他出來有什麼用?所以,我不認為是劉備自己去三顧茅廬的,那根本就是諸葛亮設的一個局:他先使自己給世人一個好印象,然後就有人在劉備面前誇獎他,弄得劉備不得不來。劉備哪裡是自動來的?可是我們都說是劉備自動去的。所以諸葛亮就是做到了讓人家來找他,而不是自己推銷自己。

今天的人動不動就說要推銷自己,那就是自我作賤,把自己當商品了。我們是商品嗎?當然不是。今天有很多事情根本就是做錯了,但是我們不知道。只要懂《易經》,我們就能調整過來。

你準備好了,還要再觀望觀望,真的沒有人比你更好,你才表現。你準備好了,可是發現自己還是不行,那就乾脆不要表現了,至少不會出醜。你不表現,是不會出醜的,你不開口,人家真的搞不清楚你有多大內涵,可是只要你一開口,五臟六腑都被人家看得清清楚楚了。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站起來講。

一個人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還要看時機,如果時機不對,就要潛。諸葛亮老早準備好了,但是時機不對,他不出來。如果時機對,他不出來也不行。倘若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還不下山,那他一輩子就默默無聞了,歷史上就不會記載他,我們也就不知道有他這個人,他就白活一生了。老實講,諸葛亮下山的時候,他知道自己這輩子是不會成功的,只是因為看到劉備那麼誠懇,這才同意下山的。諸葛亮最偉大之處就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不是有成功的勝算才下的山,因為他知道,人對了,可是時不對,而時不對,人對也沒有用。

“潛龍勿用”,既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意思,也有蓄勢待發的含義。其實無論是人的一生,還是一件事情,開始的時候都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不能冒冒失失地就表現出來。那麼,當一個人開始表現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乾卦的第二爻,“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又是什麼意思呢?

“潛”是做好充分準備,以蓄勢待發。在此基礎上,一旦看準時機,就要充分地“現”。不現則已,一現,就“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見圖)。什麼叫做大人?大人跟聖人有什麼不同呢?圖

其實最懂什麼叫大人,什麼叫聖人的是老百姓。老百姓叫大人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大人啊”,下面一定是“救命啊”。喊救命,才跟大人連在一起。有誰聽到有人說“聖人啊,救命啊”?聖人怎麼會救命呢?聖人只會教訓你,怎麼會救你的命?會救你命的人叫做大人,會教訓你的人叫做聖人。一個人,不管他的官職多小,他只要管到你,他就是大人。聖人是擺着好看的,雖然很有學問,但是救不了人;聖人的道德修養很好,很會講道理,但是他救不了人。如果聖人能救人,那麼普天下老早已經太平了,自古以來有多少聖人,可就是救不了世人。

“利見大人”有兩個意思:

易經的奧秘第一個,就是你要表現出像大人一樣的風範,不是小里小氣的。一個人不表現則已,一表現,就要讓人感覺到你這個人胸懷很寬廣,是要照顧所有的人,不是自私的。如果有這種表現,大家就可以讓你一路上去而不予阻擋。有的人一表現,就讓別人感覺到他完全是為自己,完全是只顧眼前,想把別人壓下去,那別人當然非幹掉他不可。表現也是有陰有陽的,表現得受人家歡迎叫“利見大人”,表現得引起人家嫉妒,引得人家非要整你,要報復你,要把你整下去,那就是小人。所以,引起人家嫉妒,自己也要檢討,不完全是別人的原因。

如果引起人家嫉妒,不完全是別人的事情,自己也要檢討。

《易經》的智慧你自己問心無愧,表現得有大人風範,能讓人家都覺得你這個人有一套,那自然會“利見大人”。但是,前提是不會傷害到大家。如果你有一套,但是會傷害到別人,那麼別人就會趁你現在不成氣候,先幹掉你。太多的年輕人,一進社會就受到很大的打擊,於是從此對社會失去了信心,變得比誰都壞,這是非常可憐的。

易經的奧秘第二個,就是你要得到大人的賞識。“九二”的表現只要沒有得到“九五”的賞識,是成不了氣候的。上面那個重要的領導賞識你的作風,你能獲得領導的栽培,你才能有所作為,因為每個領導喜歡的作風是不一樣的。

領導最起碼有兩種,一種是用眼睛的,他不太用耳朵,你跟他講什麼,他根本聽不懂,你拿給他看,他看得很清楚;一種是用耳朵的,他不太用眼睛,你寫了半天,他卻覺得很煩,你講給他聽就好了。這就叫陰陽。所以當幹部的人,首先要摸清楚自己的領導喜歡哪一種。如果他是比較喜歡用耳朵的,那你就口頭報告,如果他是比較喜歡用眼睛的,你報告沒有用,他前面一聽,後面就忘了,然後再問你,你再講嗎?肯定不能再講了,乾脆寫給他,他就會覺得你這個人很不錯。

只有上面的“大人”才能救你的命。上面說打擊得對,你一下就被打下去了,上面說你是被冤枉的,你就被提上來了。

“利見大人”,一方面是指自己,一方面是指上面。

乾卦告訴我們,只有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才可以開始表現出自己的才能,但是當要開始表現的時候,就要非常謹慎警惕了,所以第三爻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就是說,只有謹慎警惕,才可以避免災禍。曾仕強教授認為,人生所追求的,就應該是無咎,而不是什麼大吉大利,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麼呢?

以上為《易經的奧秘》第九集文稿節選,更多精彩內容請支持正版書籍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