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中何謂易之文?易學中中文字分為兩大類:
一、卦辭與爻辭部分,成於西周初年文王及武、成問卜官之手。二、十翼部分,雖言為孔子所做,但更多的是道家對易的思想。
前者為筮占時吉、凶、悔、吝的斷語,所以文句簡捷;後者為發揮易之哲學理論,所以理趣幽頤。前者合六十四卦象被稱為經,後者為傳。在先秦,周易是經傳分離的,即經自經、傳自傳,至西漢末年費直始以傳解經,後來經鄭玄、王弼的提倡,乃成今日流行的以傳附經的《周易》本。
後人引易之文字,有時候固然指明為某卦某爻或十翼中某部分之文字,但許多時候僅書一易字,例如《繫辭傳》中引孔子釋咸卦九四爻辭、困卦六二爻辭、解卦上六爻辭等,均僅言易曰二字。後世如《史記太史公自序》:易大傳: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乃引《繫辭傳》之文。自漢以降後人相沿成習,往往引易經傳之文,只標易曰二字。
易學,何謂易之數?
易學中何謂易之數?易之數中數之用,乃倚筮術而興。雖然在伏羲氏畫八卦之初,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之中已寓有數目之意在內,但那是自然隨象而來,並未發揮其功用。數在易學中取得其地位,起於筮術的創建。筮術的目的,在於斷決吉凶,而在命筮行術時必須經過的演蓍得卦的一套程序,完全依照計算蓍策數目的多寡進行,於是數就成了求得卦象的關鍵;換句話說,成了決斷吉凶禍福的決定因素。由此觀念開始,數逐漸被人視為一種渺冥的、不可把捉的力量,漸演變而成為如《莊子?天道篇》所云: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先秦以後,筮術與天文、歷譜、五行、雜占、形法諸學合,《漢書?藝文志》統稱之為術數家。在術數家心目中,數是一切事物的決定因,術是求得數的方法,東漢末年的管輅,是術數家打着易學招牌出現的佼佼者,他曾說:術足數成、數不妙不為術,由此可見數與術的關係。及至到了宋代,易數一科大為發揚,河圖、洛書之出現,無非數之推想;邵康節元、會、運、世之學,為易數發揮之極致。
早期易學中之數,由《繫辭傳》中所見,可分三類:
一、天地之數一即奇偶之數。以奇數配天,偶數配地,《繫辭傳》雲: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二、大衍之數一即演蓍之數。當演蓍求卦時,蓍策分合計算之數,《系醉傳》雲: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揚而後掛。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信(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三、陰陽老少之數謂七、九、八、六四數。七為少陽,九為老陽,八為少陰,六為老陰,此四數系由演蓍中過揲或揲余之策數而來,由此決定所求得卦象中,孰為變爻,孰為不變爻。
以上三種數,都是筮術中所用。十翼文中言數,直用数字,僅說卦傳有易,逆數也一處。然先秦以下則多有以易言數者,如《易緯乾鑿度》: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易,一陰一陽,合而為十五之謂道。陽變七之九,陰變八之六,亦合於十五。宋易中以易言數者更多。
本文來自專題:四象是什麼,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周易在線查詢:周易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