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周易是算命書?破除迷信的哲學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對於許多人而言,《周易》都是這個色兒的……看《周易》的人都是這個色兒的……

 

然而,《周易》研究學者溫海明指出,《周易》從成書開始,就是一部破除迷信的著作,是中國上古文化脫離巫術和鬼神崇拜,走向人文理性的偉大著作。無論是卦爻的推演,還是卦爻辭的書寫和詮釋過程,都體現出人的精神和意志是世間變化之主宰的主導思想。所以可以說,《周易》基本沒有迷信的成分,沒有對超越世間之天神的執迷不悟和盲目信仰,也否定被外在力量迷惑和輕易信從超自然力的傾向。
 


圖片來源:

 

當然,《周易》的起源與占卜有關,如朱熹曾說:“易本卜筮之書”,但占卜本身並不就是迷信,從孔子開始,歷朝歷代的大儒都了解、研究占卜,很多還精通占卜,認為占卜有助於解決人生的疑難,理解《周易》的大道。應該說,占卜不等於迷信,在人們碰到無法解釋,或者無法解決的疑難和問題之時,占卜一直是一種尋找答案的方式,在今天接近於心理輔導和決策諮詢。

 

不能因為占卜的結果有一定的準確性,就認為占卜是非常正確的,所以應該完全按照佔卜的結果去行動,這就是一種宿命論或者被決定論的態度。宿命論認為,一切都預先註定,人類的努力不可能改變事情的發展,於是放棄一切努力。被決定論認為,一切發展變化都是預先決定了,人類的意志很難改變事情的發展變化,不過,如果要事情按照決定的結果發生,還是應該順其自然去努力,因為人順其自然去努力本身也是一種被決定的過程,非人力本身可以更改的。如果用宿命論和被決定論的方式來理解占卜,就不算正確理解占卜的態度,因為這樣容易對占卜的結果執迷不悟,嚴重的時候,認為應該放棄人的主觀努力,那就走向了《周易》之教的反面。

 

《周易》是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之後,形成的一套“與天地准”、而且能夠“彌綸天地之道”的一部偉大著作。所以《周易》最原始、最根本的原理是天文學原理,是古人對於天上的日月星辰長期觀察之後,形成一套模擬星體運轉之道的象徵符號系統之上的哲理體系。這套體系最根本的原理是對陰陽的區分和體察,而陰陽的基礎是貫通宇宙萬物的氣一元論。古人認為,宇宙之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氣構成的,氣是日月星辰和天地之間一切變化的物質基礎,也是人身與心意變化的根本基礎,所以氣不是單純的物質,而且是物質與心靈貫通的一體性存在。

 

氣永遠在運動變化,人所理解的陰陽觀念,也隨着時間時刻變化,體現在每天從早晨到中午陽氣生長,陰氣消退;從中午到夜裡陰氣生長,陽氣消退周而復始的過程之中。同理,從冬天到夏天,陽氣生長,陰氣消退;從夏天到冬天,陰氣生長,陽氣消退,陰陽之氣體現在天時和天地之間氣息時刻不停的變化流轉當中。在這個意義上說,氣一元論和變動的陰陽觀,可以說分分秒秒影響着人們的生活。在古代農業社會當中,人們按照天時流逝的特點,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播種和收割,進而安排相應的社會生活,實現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從地理空間上,古人選擇合適的地點埋葬先祖,建設合適的陽宅來居住,都是因為要選擇生氣匯聚之處以利於生養自己的生命,促進事業的發展。因此,歷代陰陽宅建築基本都遵從《周易》當中的八卦數理與方位等來修建。

 

要理解易學,首先就要理解《周易》的陰陽爻符號和《易傳》“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陰陽觀念。其實,陰陽觀念體現在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在從日月、天地、男女到上下、左右、前後等等耳熟能詳的生活情境當中,都是陰陽對應統一觀念的顯現,可謂無處沒有陰陽。換言之,一切對待的觀念,都是陰陽,而人的意識跟世界接觸,最詭異的特點,就是沒有辦法直接把握一元性的整體,如理解道必須通過陰陽對待的思維方式來理解。

 

《周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總源頭。中國歷史上,《周易》是在經學、哲學與文化史上影響極為深遠和廣泛的經典。《周易》的核心是易道,《周易》是一部揭示天地變化之道的書,為的是濟物利民。《周易》作者在長期仰觀俯察的基礎上,運用卦畫的形式,對宇宙萬物的變化進行模擬。《周易》的基礎和原理跟日月運行、陰陽變化、占卜實踐有關係。《周易》內在結構的成型過程是從數到象,從象到卦,從卦到辭。數和象是《周易》最明顯的特色,也是研讀《周易》一開始就要打下的基礎,如果單純從文辭入手,是很難理解《周易》獨特的成書方式和內在義理的。在《周易》的卦爻符號系統中,無論從太極到陰陽,還是從先後天八卦到六十四卦,整個體系及其各部分都為著表達宇宙變化之“道”。通過對符號體系的推演,模擬天道的運行,在此基礎上闡明人事運作的道理。

 

關於《周易》的學問——易學包括《周易》的起源、演變、成書、詮釋和傳播等各個方面。除了作為哲理著作之外,《周易》的特色是通過卜筮文化體現出與其他經典不同的實踐智慧,能夠給予不同境遇中的人從易理到現實策略的指導。卦爻符號系統是《周易》表達數和象最為特殊的部分,也是解讀全書,理解《周易》的根基。《周易》作為流傳幾千年的著作,主要是由《經》和《傳》兩部分構成的。易學包羅萬象,涵蓋天地萬物的運行。易學史是綜羅百代,涉及中國傳統文化方方面面的百科全書。

 

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溫海明多年研究《周易》,致力於揭示人天之意作為溝通人與天、人與自然、人與世界的核心,提出“意本論”,認為“意”既是世界之本,也是哲學宇宙論的基礎。人類通過“意”結合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可以說,“意”是內在於世界,並高於世界的存在,並且貫通世界萬物本相的本體性存在。

 

由此出發,《周易明意》哲學體系涵蓋人天之意論、意本形上學、意本創生論、意本認識論、意本感通論、意本心通物論、意本政治哲學等來闡發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和《易傳》的哲學內涵。意本論認為,“意”為天地萬物之本,從“意”本原上可以開發出人類存在和生存的哲學系統,把人理解為“意”念實化的存在,人生是“意”念實化流行的過程,人可以通過提升反思意念的認知力、增強意念運化的力量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周易明意》一書通過對《周易》卦爻辭每卦每爻的詳盡解析,致力於闡發貫通宇宙間一切存在的“意”哲學共性,建構能為各哲學提供彼此融通的“意本論”哲學基石。總之,《周易明意》致力於以“意”為本解釋《周易》卦爻辭,立足於把“意本論”建構為人之為“意”念實化的哲學原點,對《周易》相關的事變做出哲學體系性解釋和建構。

 

意本論形上學的使命在於揭示世界向“意”呈現之前的先行結構,建立意本形而上學的過程,可謂一個逆向建構的過程,從面對世界那瞬間的“意”回溯以往,揭示世界向“意”如此呈現的維度和結構。由此可知,意本形上學之思在生活的“意”之前。理查德•泰勒在《形而上學》導言中曾指出:“形上學根本不涉及如何生活,而僅僅涉及為何生活。”從意本形上學角度看,形上學不涉及如何幫助人們生存的具體技術性層面,而主要關乎生命之“意”通於天地的“意”緣初始結構之生髮(意生)的可能(意能)和意義——人在“意”中的生活(意生)是如何開始的?又是如何意(識)到自己的意(向)行為(意行)具有(意)能和(意)量,進而建構意(境)?

 

這本書致力於揭示《周易》意本論在形上學層面的“意”圖式,將“意”之心(意)物融通之境基於先後天八卦圖式作全新建構,進而把意本形上學先行結構通過對卦爻辭的哲學詮釋建立起來。《周易明意》有先天八論:生-能-向-緣-識-行-量-境,分論意向本於先天的八個維度;並對應於後天八論:緣-識-向-境-能-生-行-量,分造八維度之意而能運世之化。“意”本“立日心”,立天地日月之心,或為“心之音”。可見“意”自帶強大的本體論意味。而日月之心之音,本來心意通天,真誠無妄,正是人修持心意,接通天機的理想狀態。人天之意通於諸經之“意”,通於自然天地,仁愛世人,達於心意通天之中道,涵攝佛家空有,道教統攝心神諸說,可融貫一爐。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