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不宿古廟,為何古廟比荒墳可怕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林沖在被逼上梁山之前,曾經被刺配到滄州。在牢城營中,陸虞侯等人奉了高太尉的密令,放火燒了草料場,企圖燒死在裏面看守的林沖。可天理昭然,佑護善人義士,在陸虞侯等人放火之前,一場大雪壓塌了林沖的草房,無奈之下,他只能到不遠處的山神廟借宿,才僥倖逃過一劫。
 


圖片來源:

 

在小說中,山神廟是正義的庇護所,林教頭在此借宿撿回了一條命。但在現實生活中,古廟卻並不適合夜晚留宿,為此古人還留下一句俗語告誡後人,“寧住荒墳,不宿古廟”。

 

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出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稍不注意很容易錯過旅店和村莊,最後只能風餐露宿,在野外過夜。那麼為什麼古代人寧可露宿在亂墳崗,也不住在能夠遮風擋雨的古廟呢?

 

 

在古代的農村,寺廟是很常見的,除了規模宏大的佛教寺廟,還有很多小型廟宇,例如供奉土地的土地廟,供奉龍王的龍王廟,還有祭拜山神的山神廟,就連三國蜀國大將關羽,在全國各地也都修建有關帝廟。

 

這些廟宇在修建之初,一般都是香火鼎盛,周圍百姓祈求各路神仙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這些都是封建迷信,它們並不能真正實現老百姓的願望,所以久而久之,很多寺廟就荒廢了。古人認為,寺廟香火鼎盛之時,供奉着各路神仙,可以鎮壓住各路妖魔鬼怪,可一旦荒廢,廟中就會因為超度的亡魂太多,而充滿陰氣,成了鬼怪的聚集之地。

 

 

這種荒廢的寺廟,在古代一般都出現在神鬼志怪類的小說之中,例如《聊齋誌異》中,作者筆下的很多書生,都喜歡露宿在寺廟,然後與寺廟中的鬼怪產生感情糾葛。《聊齋誌異·聶小倩》中,寧采臣就是因為夜宿蘭若寺,才碰到了聶小倩,從而產生了一系列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

 

說到這裏,可能有讀者會問了,寺廟陰氣重,難道亂墳崗的陰氣就不重了?那為什麼亂墳崗能住,寺廟到不能住了?其實“陰氣”之說只是一種封建迷信的說法,古人之所以留下這句俗語,主要的意思還是告誡後人:“死人不可怕,活人才真正可怕!”

 

 

在綠林中,自古就有“佔山為王”的說法,而荒廢的廟宇,則是土匪、強盜最喜歡的去處之一。首先寺廟一般都是修建在山嶺之中,易守難攻;其次是雖然荒廢,但寺廟中的房屋、水井等設施一般都會保存完好,方便人員安置。

 

在《水滸傳》中,花和尚魯智深護送林沖前往滄州后,在回東京的路上,因為盤纏用盡無法住店,就在山中找到了一所名為瓦罐寺的破敗廟宇,準備找些齋飯住上一晚。

 

 

結果在裏面遇到了生鐵佛崔道成和飛天夜叉丘小乙兩個強盜,他們二人佔了寺廟殺人越貨,強搶民女,無惡不作。見了魯智深就要取其性命,三人打作一團,最後魯智深因為飢餓抵擋不住,只能落荒而逃。後來魯智深在赤松林遇到了九紋龍史進,兩人吃過飯後再次返回瓦罐寺,才將兩人殺死。

 

以花和尚魯智深的武功,都險些命喪瓦罐寺,試想,如果一般客商闖進來借宿,那肯定會丟了性命。古代出門在外的客商,在路上最怕的就是遇到強盜土匪,而作為土匪強盜最喜歡落腳的古廟,往來客商自然要敬而遠之了。

 

 

反之,亂墳崗雖然聽起來陰森恐怖,但因為忌諱,少有人去,就連土匪、強盜都很少在此作案。而且鬼神之說本就是封建迷信,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所以在古人眼中,在亂墳崗露宿,自然要好過兇險萬分的古廟。

 

其實這句俗語,是古人在告誡我們,相比虛無縹緲的鬼怪之說,人心才是更可怕的。出門在外一定要處處小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平安出行。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