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弘揚算卦精神促進世界和平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接着說說秦穆公和晉惠公的事。秦穆公得了一個好卦——不管真好還是假好,反正卜徒父說好就是好,這好比請人修電腦,維修人員檢查了一遍,下結論說:“你這是TCP/IP協議沒設置好,SCSI接口和IEEE1394的HIU搭在了一個HGYKJ的HABOR上,需要一個YDHGT來做一遍SFDER……明天來取,先交五百塊錢。”——就最後兩句話能聽明白。

  有最後兩句話也就夠了,秦穆公知道反正一定會打勝仗,會活捉晉國領導人。當下信心倍增,於是秦國大軍迅速開拔。

  如果卜徒父所謂的“三去”就是“三驅”的意思的話,那還真讓這小子說對了,秦國侵略軍甫入晉國,便接連打了三個勝仗,把晉軍步步逼退,這就到了韓原。——這個地名有點兒眼熟吧?不錯,春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韓原之戰”即將在這裏爆發。

  再說說晉國這邊。面對秦國的大軍壓境,晉惠公有點兒着慌,問身邊的大夫慶鄭:“敵人已經深入國境了,我們可怎麼辦啊?”

  ——先別管慶鄭怎麼回答,先想想,如果是你,你覺得應該怎麼辦?

  都看了這麼多求籤算卦的內容了,這個問題還難回答嗎?很簡單呀,他晉惠公不會也算一卦么!如果卦上說打仗能贏,那就跟秦軍決戰;如果卦上說必敗無疑,那就不要做無謂的抵抗了,更不要白白讓群眾送死,趕緊講和才是上策。春秋時代和後來的大一統時代不同,講和並不讓人覺得那麼難以接受——好像一提講和就成了漢奸投降派一樣。在這個問題上,春秋時代的人們表現得更加理性,知道權衡利弊,打仗划算就打仗,講和划算就講和,割讓領土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我們多看看那段歷史就知道,領土經常被割來割去的,家常便飯一樣。

  所以,晉惠公要想妥善解決眼下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像秦穆公一樣,也算一卦。

  晉惠公這一卦會算出什麼來,我們很容易猜到——秦穆公得到的卦像既然是“秋風掃落恭弘=叶 恭弘”,那晉惠公算出來的卦必然會是“落恭弘=叶 恭弘被秋風掃”。是呀,如果晉惠公也算了一個“大吉大利,此戰必勝”,《周易》不就自相矛盾了么?

  ——這個道理給了我們一個很有意義的啟發:如果推廣《周易》,讓這一偉大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不就可以避免很多戰爭了么?

  不要覺得這個問題很荒謬哦,對類似的問題,國外的經濟學家還真有過認真研究呢,這可是一個專門的課題。

  這問題的大前提是:人是理性的經濟人。中國有句老話叫“無利不早起”,很形象地說明了什麼叫“理性的經濟人”。所以呢,人對打仗是要做理性判斷的,覺得有好處才打,得不償失的仗打它做什麼!比如說,我和三五個朋友準備好了擀麵杖和菜刀,準備跨海攻打日本,計劃三個月拿下日本全境。當然,這件事情後來沒有發生,原因有兩個:一是第一個行軍步驟是乘坐公共汽車趕到機場,可是,在車站我們為了公交車票錢的分攤問題起了爭執,吵得面紅耳赤、擀麵杖拔菜刀張,最後不歡而散;二是後來酒勁兒一過,大家就想清楚了,這一仗毫無勝算,還是不打為妙。

  我們再來看看專家意見,人家是拿數據說話的。布利托統計了某一個時間段的世界戰爭,發現在全部58場戰爭中,戰爭的發起方打贏了42場,算一下比例,是72%。這個数字說明了戰爭是理性事件,是預計有好處可撈這才開打的。

  但讓布利托很困惑的是:發動戰爭的人是理性的人,可被迫還手的一方也不是失心瘋啊,他如果預計到打不過人家,那就盡量避免戰爭唄。

  怎麼避免呢?比如張三要和李四開打,張三很強,李四很弱。張三預計打贏了能得到的好處是100,李四預計打輸了要損失150,所以,李四如果是理性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出100的好處來給張三。這樣的話,張三得到了預期的收益,李四雖然受了損失,可這個損失比起真正打起來的損失要少50,這也算兩害相權取其輕了。——如果世上的事情都是這麼簡單的話,如果人類都是這麼理性的話,看來戰爭確實打不起來。

  我們把話再繞回來,這個道理如果僅僅放在秦穆公和晉惠公的這場戰爭當中,倒是很能夠應用得上的。秦穆公已經通過算卦知道自己這一戰必定會如“秋風掃落恭弘=叶 恭弘”,晉惠公如果也算一卦的話,得到的結果必然是“落恭弘=叶 恭弘被秋風掃”,還會知道自己必然要做俘虜,這不是又傷國力又丟人么!於是,理性的晉惠公在一番權衡之下只可能做出講和的決定。這筆賬很容易算:

  應戰=損兵折將+自己被俘虜+至少會丟掉河西五城+損失一批糧食

  講和=送給秦國河西五城+送給秦國一批糧食

  晉惠公肯定也知道,老朋友秦穆公是個大好人,不是窮凶極惡、貪得無厭的傢伙,況且,河西五城本來就是答應送給秦國的,是自己一直賴着不給,給秦國糧食也是理所當然的,任何一個稍微有點兒良知的人都會這麼做。所以賬算下來,講和比打仗節省的是“損兵折將+自己被俘虜”——前者會引起全國人民的不滿情緒,後者實在丟人現眼,堂堂一個大國君主被人抓了俘虜,以後還怎麼見人啊!

  結論是清楚的,除非晉惠公腦子發昏,或者也像我和那幾個拿擀麵杖加菜刀的兄弟一樣喝高了,否則的話,一定會和秦穆公講和。

  但是,事實總是讓人大跌眼鏡,晉惠公居然應戰了?!

  你一定會問:“晉惠公的卦到底是怎麼說的呀?難道他的卦上也說這仗能打贏嗎?”

  ——這個問題沒答案,因為從《左傳》的記載上看,晉惠公根本就沒算這一卦。

  這是不是很奇怪呢?打仗這麼重要的事,哪可能不算卦呢?難道晉惠公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不成?

  ——這倒不是,晉惠公在這種緊要關頭也得問問老天爺。咱們切換回剛才的韓原鏡頭,接着往下看:

  晉惠公有點兒着慌,問身邊的大夫慶鄭:“敵人已經深入國境了,我們可怎麼辦啊?”

  慶鄭很不給老闆面子,回答說:“事都是你惹起來的,你說怎麼辦吧!”

  也難怪慶鄭有不滿情緒,任何一位有基本良知的人都知道是晉惠公不佔理。晉惠公也不想想,馬上就打仗了,可連國內的自己人都理不直、氣不壯,這仗可怎麼打啊!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