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能看見異界的都是什麼人?這樣的眼睛,天生視鬼!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01
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所繪《鬼趣圖》,是中國藝術史上的名作。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他能看見鬼。
很多人都提到,羅聘有一雙碧眼。
有朋友曾給他的《鬼趣圖》題詩說:“弄筆毋煩人所嬉,一雙碧眼慣搜奇。憑君鬼伯千千萬,莫使神州太守知。”
在志怪小說中,碧眼確實屬於有特異功能的標誌之一。
比如《子不語》卷十七“碧眼見鬼”條說,河南巡撫胡寶瑔“眼碧色,自幼能見鬼物”。
胡寶瑔曾自述說,人間的街頭巷尾,到處都有鬼,只是一般人看不到而已。只有朝廷午門內沒有。
鬼最集中的地方是北京菜市口,那裡是清代的刑場。
從時間上看,上午鬼不大出來,下午就紛紛出來逛街了。

 
02
《右台仙館筆記》卷六就記載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清道光年間,河南中牟縣有一個村婦,生來兩眼就與常人不同,“其瞳子旁有白痕一線圍之”,所以從小就能看見鬼。
剛剛學會說話,就告訴家人天上有什麼神仙經過。這些神仙的名字家人從未教過她,所以確實令人感到神奇。
長到五六歲,她已經可以給人治病了。
她看病很簡單,不用診脈,也不開處方,只要看看病人,就說吃點什麼草、什麼水果就行。
偶爾也會需要到藥鋪買點極其普通的葯。
病人每次看病花費極少,只要幾十文即可,而且“病人服之,無不瘳者”,在當地被目為神醫。
只是她絕不接受診金,病人只要給她父母送些食物就行,多少不拘。
或許是見鬼太多,她不到十八歲就去世了。

 
03
除了這類有特殊技能的人,不少小孩子也能看到鬼。
《北東園筆錄續編》卷五“雷擊先插小旗”條說,浙江鄉下某人經常用銅銀購物,就是用鍍銀的銅假冒銀子。
某年除夕晚,他兒子忽然哭着對母親說:
有個青面獠牙的人從天上下來,在父親頭上插了一面小旗。
沒過幾天,這人就被雷電擊斃,手上還拿着沒用完的假銀子。
原來,他不久前用假錢買了鄰村的雞,賣雞的孩子因此被父親責打,投河自盡。
雷神在執行天罰之前,會先在罪人頭上插旗子,以精確制導。這一舉動,只有孩子能看得見。
有些小孩甚至能預見一些自然災害。
清雍正八年北京西郊發生了6.5級地震,據《夜譚隨錄》卷三“地震”條記載,在地震前一天,有個西域人帶着孩子去茶館,剛到門口,孩子抱着父親脖子不肯進。父親以為他嫌人多,又走到另一家茶館,孩子還是不肯進。
父親問:“你平常不是很喜歡到茶館吃蜜餞嗎?今天怎麼回事?”
孩子說:“今天很奇怪,茶館里的人,脖子上都戴着鐵鏈,看着很嚇人,所以不敢進去。而且今天街上很多來來往往的人都戴着鐵鏈”。
父親以為小孩子胡說八道,路上遇到熟人,還當笑話講給對方聽。
熟人走後,孩子對父親說:“那人還笑話我?他自己脖子上就有一條鐵鏈。”
父親雖然不明白怎麼回事,只是覺得“小兒眼凈,所見必有因,伺之可也”。
第二天大地震,“人居傾毀無數,凡小兒不入之肆,無不摧折,竟無一人得免”。前一天路遇的熟人也沒能倖免。
顯然,那孩子看到戴着鐵鏈的人,都是劫數難逃的。

 
04
能看見鬼並不全是壞事,有時候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據《荊楚歲時記》杜公贍注,江夏人劉次卿能視鬼,街上熙熙攘攘的鬼來鬼往見得多了。
有一次大年初一,看到一個書生在街頭閑逛,“眾鬼悉避”。
他覺得很奇怪,就問書生是不是用了什麼辟邪的法術。
書生說,我不會什麼法術,就是出門的時候,師傅用香囊裝了一丸藥,讓我系在手臂上,防止惡氣。
劉次卿就向書生借了葯,拿着在街市上走。所到之處,眾鬼果然紛紛躲開。
這味辟鬼丸從此就流傳下來,連藥方也未失傳:“用武都雄黃、丹散二兩,蠟和,令調如彈丸。”
類似的故事在《朝野僉載》卷一也有記載,稱為“殺鬼丸”。

 
05
除了這些天生能視鬼的,不少術士、巫師或道士通過後天學習實踐,藉助符咒、法器的幫助,也能看見鬼。
據《搜神記》卷二記載,三國時吳景帝孫休病重,有大臣推薦能視鬼的巫師治病。
孫休想測試一下他的能力,就命人殺了一隻鵝埋在花園裡,然後在墓道里搭了間小屋子,安放床榻,把女人的衣服鞋襪放在床上。
墳墓建好后,命令巫師察看,如果能說出墓中女鬼的樣子、衣服的款式,就說明真有本事。結果,這巫師看了一天也沒說。
孫休再三追問,巫師才說:“實在是沒看到鬼,只有一隻鵝立在墳頭,所以我也不敢說。我懷疑是女鬼變化成白鵝的樣子,想等一等看女鬼現出原形再說。”
很顯然,這巫師通過了孫休的測試。
其實,在三國之前,能視鬼的人已經成功地進入公務員序列,為官府甚至皇帝提供諮詢服務。
據《還冤記》記載,漢武帝時,權臣田蚡設計陷害政敵竇嬰、灌夫,後為冤魂報復,“一身盡痛,若有打擊之者。……天子使祝鬼者瞻之,見竇嬰、灌夫共手笞蚡,蚡遂死”。
這裏提到的“祝鬼者”就是能視鬼的人。在隋唐時期,視鬼人甚至能干涉朝政。

 
06
在外人看來,能看見鬼是很炫的一件事,但對他們本人來說,未必是什麼好事。
因為他們看到的並非孤魂野鬼,而是鬼世界的熙熙攘攘。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中,一位是貴人介紹說:“鬼亦恆憧憧擾擾,若有所營,但不知所營何事,亦有喜怒哀樂,但不知其何由。大抵鬼與鬼競,亦如人與人競耳。”
面對與人類世界一樣紛繁喧鬧的鬼魂世界,看見,反而也許是一種困擾。
前面提到的胡寶瑔,為了避免那個世界的鬼找他說情,有時經過祠廟,竟然要用扇子遮着臉,假裝沒看到對方。
大膽猜測一下,當那些視鬼人同時與兩個世界打交道時,會不會生出這樣的念頭:
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他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他們的。
對於現代人來說,無法看見的鬼卻像王陽明所說的岩中花樹一樣,“原不在你心外”。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