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人生的態度,決定了人生對你的幸福程度。
《華嚴經》上說:一切諸報皆業生起,一切諸果皆從因生。
世間萬物,離不開因果二字。所有的明天,都是因今天而起。所有的好運,都是因自己而生。
人到中年才明白,我們勞碌一生,說到底,不過就是為了一個更好的生活。
而能不能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其實早有徵兆。
50歲過後,發現這3個祥兆,往往是“貴氣”到來的開始,不要不信。
01
平心靜氣者,貴氣自集
《六祖壇經》: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
內心不執着於妄念,才能活得百般自在。
有位學僧每天打坐念經,從不偷懶,但仍然遲遲沒有開悟。於是,去請示禪師。
禪師給了學僧一個葫蘆,一把粗鹽,說道:“你去把水裝滿這個葫蘆,然後把鹽倒進去,讓它立刻溶化,你就能開悟了!”
學僧興匆匆地一一照辦,但是葫蘆口太小,裝進去的鹽塊化不了,拿筷子又攪不動
禪師拿起葫蘆,倒出了一些水,然後搖了搖,鹽塊就化掉了。
禪師說:“用功再多,不留一絲平常之心,就像這不留一絲空間的葫蘆,搖不動,攪不得,鹽化不了,悟自然也開不了。”
學僧不解道:“那是說不用功就可以了嗎?”
禪師笑道:“修行如彈琴,弦緊會斷,弦松又彈不出聲音。只有取中道平常,才能得開悟之要。”
學僧終於領悟。
修行如此,人生更是如此。凡事,留些餘地,才有空間轉身;余些時間,才來得及思考。
一切不急不緩,不緊不松,心平氣和,才會發現,所到之處皆為熱土,所遇之人皆為良善。一切和順,則自生貴氣。
人到五十,才能明白,人生切忌滿。凡事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所以心平氣和的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才能處事不驚,應變有餘,貴氣自然追隨而來。
02
常懷善心者,好運常伴
《無量壽經》雲: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聊齋誌異》里講了一個有關“孫必振”的故事:
孫必振為人樂善好施,康熙年間為官時,做了很多利民的好事。
一日,孫必振坐船渡江,忽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船上的人們忽見遠處雲中有一位穿着金甲的神人,手拿金字大牌,上寫‘孫必振’三個大字。
人們立即指着孫必振罵道:“你肯定是做盡壞事遭天譴了!趕緊離開這艘船,別連累我們!”
恰好旁邊就有一隻無人的小船,眾人不等孫必振回應,就一起動手將他推下水了。
這邊孫必振剛一登船,回頭看去,竟發現先前坐的那隻船早已沉到江中,不見蹤跡。
人為善,福將至。
善良面對生活,你會發現,好運也常伴你左右。善良的人,總會吸引到很多貴人。
幸福其實很簡單,你付出了善良,自然也會得到同樣的回報。
03
知足樂觀者,福氣自來
《法句經》:貪慾生憂,貪慾生畏;無所貪慾,何憂何畏?
人能知足,才能常樂,能放下貪慾,才能無憂無懼。
能開心的人,福氣也就越多。
趙判官奉閻王之命,到人間來告知世人陽壽還剩多少。
這天,做官的張三做和經商的李四,恰好碰上趙判官。
趙判官搖着鈴,對告老還鄉的張三說:“你只剩三個月的壽命,三個月一到,待你聽到這聲鈴響,就要隨我而去。”
張三聽完,立即嚇暈了過去,最後是路人把他送到家中。可回到家的張三,一想到自己只剩三個月的壽命,而賺下的許多錢財都還沒有花掉,就每日煩惱,吃不好,睡不好。
趙判官搖着鈴,又對經商路過的李四說了同樣的話。
李四聽完,頓覺人生苦短,想自己積攢下的萬貫家財,死又帶不走,於是,下定決心廣行布施,李四也每日都過得輕鬆快樂。
三個月的期限很快就到了,張三早已積鬱成疾,身體衰弱,一見趙判官,未聽鈴聲,就已倒地而亡。
然而李四卻因每日都心情頗好,日子順遂,身體十分康健。恰好這天還有有鄉親們送他牌匾,一時鑼鼓喧天,很少熱鬧。那趙判官的鈴聲響了幾回,李四都聽不到,仍然活得自在。
《佛說八大人覺經》中講: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欲得,必有失。人生,少欲,常知足,生活自然充滿了喜悅。
人過五十,活得就是個心態。悲傷和煩惱,只會讓自己陷入痛苦,從而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唯有快樂,才能讓自己充滿對明天的期望,充滿活力的人,從不會老。
五十歲之後,人生開始了另一個階段,工作和家庭,逐漸穩定,生活也慢慢趨於平靜。在這個年齡段里,我們開始慢慢準備自己老年生活,卻總是忽略了:老去的只是年紀,而不是心態。
五十歲后的人,想要貴氣常伴,就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享受眼前的生活,才能體會當下的快樂,身心輕鬆,自然越來越幸福。
五十歲,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人生另一個階段的起點。你對人生的態度,決定了人生對你的幸福程度!
願你,用一個好心態,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常懷貴氣,平安喜樂!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