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預測知識三:卦理啟蒙之五行
八卦六爻斷卦,是以十二地支、以及地支的刑、沖、合;十二地支中的五行生、克等為基本,其實,不論古代的何種預測術,如八字命理等,都是以干支的生克等關係為出發,是否能夠切實掌握這些基礎,決定能否學好八卦預測的關鍵。下面為大家作具體介紹: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它強調整體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係。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五行是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萬物劃分為五種性質的事物,也即分成金、木、水、火、土五大類,並叫它們為“五行”。早見《尚書·洪範》記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順從人的要求而易變革其形狀),土愛稼稿(指莊稼)。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裏不但將宇宙萬物進行了分類,而且對每類的性質與特徵都做了界定。後人根據對五行的認識,又創造了五行相生相剋理論,這個理論主要體現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①相生,是指兩類屬性不同的事物之間存在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關係。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此循環生生化化,無有終時。它們彼此間的關係,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推動發展的作用。
在五行相生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兩方面的聯繫,也就是母子關係,以水為例:生我者“金”,則金為水之母;我生者為木,則木為水之子其餘類推。
②相剋,則與相生相反,“克”,是含有制、勝的意義。五行相剋的規律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相互制約、循環不已、無有終時。在正常情況下的相剋,也是一種維持平衡的力量。如果五行相剋太過,則會起到傷害的作用而產生異常變化。
在五行相剋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的聯繫,也就是“所勝”和“所不勝”的關係,以木為例:克我者為金,我克者為土,那麼,土就是木之“所勝”,金就是木之“所不勝”。其餘類推。
表2.1五行歸類系統表
五行相剋中,同樣也不是單獨存在的,在相剋中必須寓有相生在內,否則,萬物就不會有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