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易學感應,規律的變化不可捉摸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前一篇說到“混沌理論”,這在科學界也是一個展新的理論,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知道是人類飛上太空后,科學家才發現現象並不是經典物理那麼1+1=2般的公式化。現象更複雜,會超出預測,不按即定規律行走,這就是混沌理論的真面目。“一陰一陽之謂道”,就是講的這種規律的變化讓你不可捉摸,就如人的命運一樣。


在通俗了解混沌理論的視頻中,有個數學家有一個公式,並且畫了一組圖,這組圖都以四個数字為單位,四組共十六數,十六再乘四就是六十四數,與易經的六十四卦,四營,十六種子卦,非常接近了。如果被外國人破解了易經,我們中國人要羞愧死了。我們會愧對“龍的傳人”稱號,更愧為“神州”之民。別把自己的寶貝當封建迷信的糟粕,看看混沌理論的視頻,你就知道易經講的是多麼高大上的知識。下面附視頻中的截圖大家看看。

邵康節在《皇極經世》中說“道生天,天生地,及其成功而身退。故子繼父禪,是以乾退一位也。”這說的是後天八卦乾從歸藏八卦的乾在子退一位到亥。但我想引用的是“道生天,天生地”,他還說過“潛天潛地,不行而至,不為陰陽所攝者,神也。”神在天地中,道生天地,那麼神也就是道,無神不成天地。這和聖經創世紀里說:“起初,神創造天地”和“神之道”說得是同一個道理。

他說“變中之應,天道也。故元為變,則亨應之;利為變,則應之以貞。應中之變,人事也,故變則凶,應則吉;變則吝,應則悔也。”在易元為春;亨為夏;利為秋;貞為冬。元為變則亨應之,元是春為三八木,亨是夏為二七火,那麼就是2與3應,也就是2+3為5,利為變,則應之以貞,利為四九金,貞為一六水,那麼就是4與1應,也就是4+1=5。不管道家的書還是易學家邵康節的書從中都可以看到三五以變是指的河圖一四與二三和中宮之五互相感應而轉化。

“不為陰陽所攝者,神也”,這句不為陰陽所攝者,神也,指出了神是陰陽合一,不是陰陽互變,如果陰陽互變就陽消陰長,不可長久,就不能說不為陰陽所攝。神指的是太極圖的兩個魚眼,在陽中它是陰,在陰中它是陽。它總能與本質成一陰一陽相配,正負相加為零而化虛,所以一切業報不能報應它,這就是不為陰陽所攝之意。

一陰一陽就是正合,如納甲所示,乾納甲,坤納乙,乾與坤是每一個爻位都是一陰一陽相合,因此正合就是甲乙合。艮納丙,兌納丁,艮兌也是每一個爻位都是一陰一陽相合,所以正合就是丙丁合。坎納戊,離納己,坎離也是每一個爻位都是一陰一陽相合,所以正合就是戊己合。震納庚,巽納辛,震巽也是每一個爻位都是一陰一陽相合,所以正合就是庚辛相合。乾納壬,坤納癸,壬與癸也是正合。那麼推背圖說的“陰陽合化以正”就是指的這幾組數的正合,正合能還虛,還虛能治世人迷於物質和自我真實的病,所以這是化以正。

河圖的二七火到洛書四九金,河圖四九金到洛書二七火,那麼也就是火即是金,金也即是火,看似兩者,其實位次不同,但其本質是相同的。用女子爭合來說,一個女子嫁給姓張的為張氏,嫁給姓王的為王氏,都是同一個女子,但因為合了不同的夫,就有了不同的歸屬,但其本質上是同一個女人。就如河圖的二七火到了洛書的四九金位,就如把這個女人歸入張家。河圖的四九金到洛書的二七火,又如把這個女人歸入到王家。張家和王家就如不變的河圖火位和金位,嫁入金位的火女和嫁入火位的金女,就如這個女人的雙重身份。這樣的變化說明了一個動與靜相變的變化。因為二七火在南方,歸於屬陽的半邊,四九金在西方歸入屬靜的陰半邊。當四九金換到二七火位的陽時,陰就變為陽動;同樣當二七火本主動的陽,換到四九金的陰靜之位,本主動的就變成靜了。

你的夢中境是屬陰的,在二維平面里,就如電視劇在显示屏中一樣。白天人活在三維空間,人就感覺這不是夢,但這隻是因為二七火與四九金換位了,陽動與陰靜性質改變了。我們說到很關鍵的一點,人為什麼會知道夢是虛幻而不知道白天是虛幻,原因就在此。也就是說白天我們也活在如夢境一樣的幻境里。白天的我們就如夢中的我們一樣,是感應了這種是量子變動組合而產生了幻境。因此白天的你跟夢中的你一樣並沒有真實的存在過。白天你的家人你的孩子,你的單位等等都如夢中境一樣,不是真實的存在。這一切只活在你在夢中一樣的真實里。

為什麼白天的人、熟悉的人夢裡會出現,因為二七火和四九金換位,所以這些信息會從白天的陽動轉入夢境,也會從夢境轉入白天。為什麼人在夢裡和在白天即遇到一些熟悉的場景,又遇到一些陌生的場景呢?比如每天的房子,家居,街道都是不變的,一些同事,鄰居也是天天見面不變的?這是因為二七火和四九金異位,因此支持了我們不管是夢境還是白天都會遇到熟悉的場景和人物。但一六水和三八木不變,一與三是陽動,陽動都是生新的,所以我們會遇到一些陌生的人物和場景。也因為一與三是陽推動二與四在變,所以在一些熟悉的場景中會混入一些不熟悉的人和事物。

人的情緒,思想,言語,感受,所見所聽等等都如夢境一樣,只是感應,沒有真實的人。在夢裡你會說話,為什麼白天的說話就不是夢?在夢裡你會走路,為什麼白天的走路就不是夢?在夢裡你會思考,為什麼白天思考的就是真實的你?在夢裡你會戀愛,會哭會笑,為什麼白天你因為哭了和笑了,就一定是真實?在夢裡你會飽吃一頓,會嘗到美味的滋味,為什麼白天你在品嘗美食的就不是一個夢呢?

“天地之間,只有一個感應而已,更有甚事?”《永嘉大師證道歌》中說:“夢裡明明有六趣,醒來空空無大千。”覺悟是從白天的大夢中首次醒來,會忽然發現:“哇!我一直感覺這個大千世界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有着對應各種境界的趣味,人活的是那麼真實。但證道后我忽然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空的呀!我原來是活在夢中的人啊!一夢醒來才發現世界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證初果的所思所感就是如此。

科學家說有十個空間維度,其實並沒有十個維度,這種我們認為的維度,你可以理解為在陽動與陰靜這陰陽兩地之間互相交感的只有五個空間維度。但因為陰陽兩變就成為十,就如我們十天干一樣,是十個數,但是各五陽與五陰交感。除了三維,第四維是覺悟時知道時間不是過去、未來、現在這樣的概念。時間的本質是虛無,因為爭合而有時間。爭合就產生感應,就有念念相續,就有時間和自我的存在感。第五維是覺悟時知道空間也是虛無,空間和時間就如緯與經之間的十字交叉。十個数字,五個為時間的陽動,五個為空間的陰靜。一切事物在空間中變化,但空間變了,時間也同樣在變。這是愛因斯坦發現的時間和空間有關聯性。因此才有了現在的紐約時間,北京時間等等各地自己的時間,因為各國空間不同,所以時間也不同,因此空間和時間就有相應的感應性。

河圖所說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生與成之間的感應關係就是時間和空間的感應關係。這種感應關係是因為三五以變而來,所以每一組数字差都是五。比如天一與地六差是五,其它以此類推。

程子說︰“有感必有應。凡有動皆為感,感則必有應,所應復為感,所感復為應,所以不已也。感通之理,知道者,默而觀之可也。

感是感受,能感受的是心,比如你看到夢境,但你在睡覺,明顯不是睡覺的眼睛能看到夢境。夢境中的你是虛無,也明顯不會是虛無的你在看夢境。那麼這個在看夢境的是誰?這個就是我們要覺悟的,佛教禪宗所問的問題:“你是誰?”人的真面目是這個看不到的、摸不到的、沒有形象的,只有感知的靈。“心靈”,沒有靈就沒有心的感知。就不會有心裏的快樂還是不快樂,是飽是曖,是飢是凍……這些心的感應都來自靈知。

有感就必有應,你感到冷了,你就會找衣服穿,感覺餓了,你就會找食物吃。所應復為感,穿上衣服了,你就又感到溫曖了;食物吃進去了,你就感覺不餓了,所以外境對心又產生了從應到感的變化。從感到應,和從應到感,這是陰陽變化的次序。心為陽動,外境為陰,因為一切物質都是夢幻,只有這顆感知的心靈是活生生的。

肉體是夢幻,心靈是活生生的,因此易經說:“知其存而不知其亡”,就是指的人認為身體是存在的,是活的,但不知道這其實是死物。莊子說“視生如死,視死如生”,也是指覺悟后對物質看法與世人就完全相反,因此覺悟的思想就是太極中那兩個魚眼,而世人的思想就如太極中的白半邊和黑半邊。

“感通之理,知道者,默而觀之可也。”感應的道理人能覺悟,會影響人的生存法則。因為一切都為虛幻,你如果執實有,就是愚昧無知。那麼妻子,孩子,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真正存在的是因為這些數變而有了你的妻子,孩子,工作,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創造等等。所以人要活得有愛,就要這數有愛,你才能感應到愛。要活得豐富就要數豐富,比如給你生子,你才有兒子。給你生女,你才有女兒。覺悟這個道理的人就不會在物質中求富足,而會去求道,因為這個道是決定你各種生活的生死存亡,幸與不幸。

所以知道這個道理的人不會再對物質世界的各種情感,各種遭遇或是愛得死去活來,或是恨得咬牙切齒。只是靜默的觀之,來什麼境都是我的心所造,我要嫌境不好,就要努力去改心,而不是改境。改心去合與陽的道就得着各種好,如果去合於陰的道就得着各種悲苦。人可以順應道,因為人有智慧,所以易經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聖經中耶穌說:“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做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做我的門徒。”這句就是因為耶穌是靈的象徵,就如聖經中說“本着靈的大能,而說他是神的兒子。”人的本來面目是這個靈,所以聖經教人成為屬靈的。一切物質都是幻象,人如果愛物質勝於愛靈,那就是愚昧無知,所以才有這句愛父母或是愛孩子勝於愛靈的,就不配做他的門徒。

達摩祖師《悟性論》“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故經雲: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佛者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為佛。經雲: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若聞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發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貪嗔痴是。返貪嗔痴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達摩大師也是說,悟道就是悟得一切萬物都是幻象,本質是無生的,如夢中人沒有片刻真實。悟得這個道理以後,要從認一切為真相的偏執思想中解放自己,這就是離相為宗。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