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八卦起源,八卦演說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八卦起源,八卦演說
 
關於八卦起源的問題,是易學的爭論焦點之一,迄無定論。
 
最早提到“八卦”這個名稱並加以解釋的,是成於戰國時期的易傳。易傳《繫辭下》說遠古包犧氏始作八卦,《說卦》詳細介紹了八卦的各種象徵意義。包犧氏其人也只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說他作八卦,顯然太渺茫、太虛幻了。不過我們相信八卦的起源一定很早。《易經》成書於西周初年,似乎是可以肯定的。其中只有六十四個重卦,而無八卦這種單卦。六十四卦從八卦演化而來,從八卦發展到系統的六十四卦,必定霈要一個不短的歷史時期。據此推論,八卦一定在《易經》成書很久以前就已出現。八卦出現后,經歷很長時間,演為六十四卦,又經過一段時間,待六十四卦逐漸成熟以後,才有人加以整理和系統化,使之成為流傳到現在的《易經》。
 
八卦出現的時間至遲應在西周建立之前。
 
主張八卦出現應在周朝建立之後的學者認為:殷商出土的甲骨文中絕無卦的記錄,如果八卦起於周之前,保存了商代文化的甲骨文應有記錄,反之,則可證八卦起於周以後。對此,有些學者提出反對意見,指出近現代出土的一些殷墟甲骨和周原甲骨中,常有三位數、六位數排列成的數宇系列,即為卦的原型I也有人提出某些甲骨刻辭的順序是由下而上,與卦畫的順序相同,可為甲骨與卦有聯繫的佐證。其實考察八卦起源的時限,不必依據商代的甲骨。因為居於黃河流域的殷商和起於渭水流域的姬周本不是一個民族,他們都崇信占卜,但占卜的方法卻不必相同。《史記?太史公自序》說:“三王不同龜,四夷各異卜。”《史記?龜策列傳》又說:“蠻夷氐羌雖無君臣之序,亦有決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國不同俗。”這話是很對的。雖然後來入主中原的周族也接受了龜卜,但龜卜決疑和揉蓍求卦畢竟分屬兩個文化系統,它們之間可能有相互融合的現象或時間上早出與晚出的分別,卻無繼承關係。因此以記錄卜辭的甲骨文證明八卦的起源,沒有多少道理。八卦很可能在周族還藩居西壤並經營農業的時候就已產生,其直接的製作和完善者是歷代的巫史。
 
關於八卦起源的核心問題是:八卦這種符號緣何而起?它的取始意義何在?古今對此有許多假說,成為歷代易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伏羲觀象說,認為卦畫來源於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認識;有畫前有易說(宋邵雍和朱離),認為起於對數和理的領悟;有文字說(《易緯?乾坤鑿度》和宋楊萬里明黃宗炎),認為來於上古時代的象形文字。近人則提出卦畫源於先民對男女生殖器的崇拜,或來於上古時代結繩記取,等等。現在中外易學提出的假說更多,如有人認為起於測日土圭儀器的應用,此為“卦”所以合“圭”“f”而為字的原因;有人認為起於古人觀象於月,有光則陽,無光則陰,或缺或盈,以八種分別而成八卦;有人認為起於古人應用二進記數法,八卦是依此給事物的編號。由於史料不詳,八卦起源的問題給人們留下充分馳騁想象的餘地,又由於仁智所見的不同,提出的假說就多種多樣,異彩紛呈。它們未見得符合事實,但各具一定的合理性和啟發性,充滿睿智和靈機,茲舉幾種簡述於下。
 
易傳作者提出的伏轆畫八卦之說,為後世很多文人所尊奉,如司馬遷、揚雄、王充、徐幹、諄於俊、孔穎達都尊此說。此說的合理因素是:首先,伏羲乃以畜牧為主的原始社會時的傳說人物,八卦萌芽於此時,不無可能性;其次是肯定八卦為可以通神明的、經過身歷目擊的觀察而得到的認識成果。這種仰觀俯察的認識方法附合古代認識的實際,八卦來源於原始社會中人們感受最深的自然現象,也是很可能的。《繫辭上》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又說“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說“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古人感受最深的,正是天地的廣大、四季的變化、日月的交替等自然現象,二因為那時人類的生產力還完全受制於自然,也沒有複雜的社會關係可轉移人們的注意力,只有水火風雨等自然現象直接影響着人類生活。通過對自然的觀察和對代表自然力的神的崇拜,產生了八卦這樣用於占卜的標識符號,確為一種合乎情理的解說。
 
近人章太炎和郭沫若都認為卦的基本符號“一”與“--”是象徵男根女陰。章氏認為由此引出陰陽觀念,郭氏以為由此可判決卦畫是生殖器崇拜吋期的產物。這種說法其實在《易傳妒中已露萌芽,《繫辭上》說:“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浠;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繫辭下》說:“天地銦組,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這都是從男女性別和關係上着想引出的結論。《繫辭下》說伏羲畫八卦除了“遠,取諸物”,即觀察自然現象之外,還有“近取諸身”的一面。漢代《易緯?乾坤鑿度》論卦象的由來,共有六個源泉,其第一來源就是“配身”,如“乾為頭首,坤為R腹”。以下才是“取象、裁形、取物,法天地宜^分下上屬”。“近取諸身”、“配身”,都是指觀察自身的生理現象,未見得是生殖器崇拜的產物,因為自身生理現象也屬於古人最先直接感受到的自然現象之一,他們由此得到一些片面的、未脫離經驗的辯證觀念,也是很可能的。
 
八卦為原始文字的說法也廣為人知。此說最早見於《易緯?乾坤鑿度》:“上古變文為字。”是古天字,是古地字,是古風字,是古山字……自宋人楊萬里等堅持此說,直到近現代還有人不斷為之考證。他們說乾卦的卦象象個“天”字,坤卦為“地”,震卦象“雷”,艮卦象“山”等等,尤其是坎卦與離卦更為明顯,與篆文的“水”字及古文的“火字”極其相象。所以有些講文字學的書,甚至推八卦為中國文字之祖。
 
與文字說相近的是八卦起於結繩記事說。劉師培推斷古代有一種結繩文字,其《中國文學教科書?論字形起源》說:“蓋田獵時代,以獲禽記數,故古文之一二三字,咸附列戈字於其旁,所以表田獵所得之物數也。……是結繩文字,不外方圓平直,此結繩時代本體之字也。”以結繩文字為啟發,有人提出“一”“一”二畫分別代表有結之繩和無結之繩。
 
還有人將筮法和數目與八卦起源聯繫起來。朱自淸《經典常談》說:“至於八卦,大概是有了筮法以後才有的,商民族是用龜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吉凶,……這便是卜辭,卜辭里並沒有陰陽的觀念,也沒有八卦的痕迹,……到了周代,這時候卻有了筮法,作為卜法的輔助。筮的時候,用蕾草的杆子,方法已不能詳知了。大概是數的,取一把蕾草,數一下看是什麼數目,看是奇數或是偶數,也許這便可以斷定吉凶。……八卦的基礎便是一二三的數目,整畫‘一’是一,斷畫“--”是二,三畫疊而成卦是三,這樣配出八卦,……八卦到底太簡單了,然後便將這些卦重起來,兩卦重作一個,成了六十四卦,就是周易的卦數。蕾草的應用,也許起於民間,但八卦的創製,六十四卦的推演,巫與卜官大概是重要角色。”這也是一種出色的推想。
 
近年結合考古新發現進行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可與朱自淸關於八卦的基礎是數目的推想相印證。近數十年,考古界不斷有新發現,除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六十四卦》及卷后佚書《二三子問》和別本《繫辭》外,1977年秋,陝西岐山周原風雛村發現卜甲一萬多片,同年安徽阜陽漢墓出土一批竹、木簡,1978年江陵天星觀邸陽君番敕墓出土一些戰國中期的竹簡。這些卜甲和竹、木簡的一部分刻有数字組成的系列,或者說是数字圖形畫,主要由六位數組成。這使一些學者悟出,這些數宇系列即卦的原型。由此聯繫1918年湖北孝感縣出土的周初銅器銘文和1956年河南安陽四盤磨村、陝西張家坡一帶發掘出的卜骨等,也有六位数字的組合,過去被學者釋為“族徽”和“奇字”,實際就是卦畫。張政烺從1980年起,發表了一些重要論文,對数字卦的形式、內容和發展過程進行了周詳精嚴的論述,以大量亊實說明卦的兩個基本符號“一”與“一”即經由一與六兩個数字簡化而來的。卦的数字先簡化為一與六(古文作一與八>,再變作後來的卦畫。這些新的發現和研究成果為學者們對卦畫的起源提供了一種新的解釋。
 
此外,從古代起,就有一些學者,依據觀物取象說,用某一類具體物象去說明卦_起源。如宋代林光世,觀察天象,說星象有八卦、六十四卦,淸朝陳圖作《周易起元》,又說名山大川中有八卦、六十四卦。《沔庫提要》的作者認為這是解釋卦両起源的末流。早在宋代,程頤就諷刺此類解釋。他說道:“觀兔子也可以畫卦。”從歷史上看,用某一類物象去解釋卦畫的起源,都不成功。
 
上述這些假說和推論,從各種角度探究了卦的起源,其中凝聚着研究者多年的心血,各含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哪一種也沒有得到公認。
 
學界基本沒有分歧的問題是八卦的象徵意義,八卦象徵天地茁風水火山澤,這一點自古至今很少有人提出異議。由此推論八卦的起源,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將世界歸結為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並以它們為根據推測人事吉凶,反映出一種相當古樸的認識特點。這八種自然現象,純是現象的劃分,而非性質的區別。雖然作為概念來說,它們已經過了抽象和概括,但畢竟不是本質的把握。至遲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有了“五行”的觀念,如《左傳》文公七年、昭公二十五年都有記載。最早似由《尚書?洪範》提出。《洪範》將“五行”列為“九疇”的“初一”,雖然還沒有講五行是世界的本原,但確實含有五行是構成萬物基本材料的思想。將天地水火風雷山澤的八卦卦象與水火木金土的“五行”作一個比較,顯然後者比前者更多本質性的把捱,認識得更加深刻。約公元前6世紀末5世紀初的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將世界歸結為一團按規律燃燒和熄滅的永恆的火,稍晚的德謨克利特提出宇宙的基本構成材料為“原子”,古代印度人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地、火、水、風四大物質元素構成的。從認識的深度講,它們都類似五行說,代表人類認識深化過程的一種共同的發展階段。八卦對自然界的總結明顯尚未達到這個階段。無論“一”與“--”象徵什麼,都不會具有系統的陰陽觀念,這從《易經》卦爻辭便可證知。以陰陽觀念說明事物的性質和變化,大約是在西周末年出現的,《國語?周語上》載西周末年的史官伯陽父說:“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春秋戰國期間,陰陽之說屢見於《左傳》、《國語》等史籍。以陰陽觀念把握亊物本質,比五行之說需要更高的抽象能力。以此推論,從人類認識的規律而言,在很早就提出具有相當髙思辨水平的陰陽五行說的中國,用八種自然現象來認識世界的八卦應當產生於更加久遠的年代,很可能產生於周王朝建立之前。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