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易經雜談:看武則天的恆卦人生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恆卦是一個講恆久的卦。恆卦的卦辭是:恆,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爻辭是:初爻:浚恆,貞凶,無攸利;二爻:悔亡;三爻: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四爻:田無禽;五爻: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上爻:振恆,凶。

恆卦的卦辭是:長久,祭祀,沒有過失,利於占卜,利於來往。初爻是:“浚恆,貞凶,無攸利。”字面意思是:不停地挖土,卜問兇險,沒有什麼好處。在追求恆久的第一階段,要選擇正確的事情去做,否則,去做錯誤的事情,越堅持得恆久,導致的結果越糟糕。二爻是:“悔亡。”字面意思是:沒有悔恨。在追求恆久的第二階段,一旦定下了目標,就要持之以恆,無怨無悔。三爻是:“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字面意思是:不能保持其德行,必然蒙受恥辱,卜問得艱難之兆。在追求恆久的第三階段,不能反覆無常,沒有信用,這樣就會導致無人信任,必然落到無所容身的地步。四爻是:“田無禽。” 字面意思是:狩獵無所收穫。在追求恆久的第四階段,在遇到困難的情況下,仍然要堅持不懈,繼續前進。五爻是:“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 字面意思是:長久地保持其德行,卜得婦人吉利,丈夫兇險。(在封建社會,婦人操守貞潔則吉利,這是符合從夫以終其身的道理,如果以婦德來約束男子,則必遭兇險。)在追求恆久的第五階段,只要有恆心,鐵杵磨成針,一定能成功。上爻是:“振恆,凶。” 字面意思是:久動不息,兇險。在追求恆久的第六階段,如果朝令夕改,政令無常,其結果必然是一事無成。

恆卦最符合的例子之一是武則天對權利恆久追求的一生。武則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漢族。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 “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武則天對權利恆久追求的浚恆階段: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武則天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寵愛她,賜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將她冷落一邊。武則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唐太宗的兒子後來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武則天對權利恆久追求的悔亡階段: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後,武則天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感業寺為尼,但是她與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唐高宗即位后,他的妃子蕭淑妃專寵,永徽二年,皇后復召武則天入宮,企圖“以毒攻毒”,這年武則天26歲。武則天回宮后的確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高宗的寵愛,第二年便升為昭儀(二品),后還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兒子李弘。隨着她地位的變化,武則天的慾望也隨之水漲船高,開始動起了當皇后的念頭。王皇后和蕭淑妃結成一派,和武則天周旋於後宮。武則天27歲產下長女,長女出生后一月之際,王皇後來看過她的女兒之後,女兒死了,高宗大怒,於是起了廢后的念頭。當時朝廷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唐高宗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武則天前進的道路也因此充滿艱辛。唐高宗這時已經企圖借“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於是,武則天開始成為高宗政治上的“戰友”。他們重賞首個明確支持“廢王立武”的五品官員李義府,很多中層官員看到支持“廢王立武”有利可圖便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為後,形成了“擁武派”,打破了原來鐵板一塊的局面,後來功臣元老中的李勣也默許了唐高宗“廢王立武”的想法。於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為皇后,武則天隨後殘忍地虐殺了王皇后和蕭淑妃;讓自己的兒子李弘做了太子;為高宗出謀划策,採用先易后難的策略,先後罷黜了褚遂良、韓瑗、來濟,最後除掉了長孫無忌,至此高宗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

 武則天對權利恆久追求的不恆階段:顯慶五年(660年),高宗初患風疾,開始讓武后處理部分政務。從此,武后參与朝政,處事符合高宗旨意。隨着唐高宗病情的加重,武則天獨自處理朝政的機會越來越多,在朝廷上就慢慢有了公開的勢力,引起了唐高宗的不滿。

 武則天對權利恆久追求的無禽階段: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和宰相上官儀商議對策,決定廢掉武則天,這件陰謀最後因為武則天反應敏捷、處理得法而流產了。為了加強對朝政的控制,當年起,武則天開始垂簾聽政。時人把她與唐高宗並稱“二聖”。麟德二年(666年)十月,武則天參加了泰山封禪,隨後還提議高宗給大臣賜爵加價。通過這些舉動武則天擴大了政治影響力,收買了人心。上元元年(674年),武則天將唐高宗的皇帝稱號改為“天皇”;自己則稱“天後”,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此後,她開始扶植外戚,為改朝換代做準備;同時武則天針對當時情況向唐高宗提了十二條建議,史稱“建言十二事”,這是武則天第一次獨立提出自己的施政綱領。上元二年(675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病死,改立李賢為太子,不久武則天又借故將其廢黜,立三子李顯為太子。

 武則天對權利恆久追求的恆德階段:永淳二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顯即位,武氏為皇太后。嗣聖元年(684年),廢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武后臨朝稱制,從此武則天開始了真正獨斷朝綱的時代。同年九月,徐敬業(李勣的孫子)在揚州會聚了十萬人馬,發動了一場針對武則天的叛亂,武則天派遣三十萬大軍迅速平定了叛亂;與此同時武則天誅殺了顧命大臣裴炎等人,基本清除了朝中的反對派;她還設計逼反李唐宗室,藉機大開殺戒,掃除稱帝的障礙。為了打擊潛在的對武則天不滿的人,垂拱二年(686年)三月起,武則天開始獎勵告密,任用酷吏。在打擊反對派的同時,武則天還造祥瑞,建明堂,並在佛教經典《大雲經》中找到了女人稱帝的依據,為自己稱帝大造輿論。垂拱四年(688年)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號“聖母神皇”,向稱帝試探性地邁出了一步。載初元年(690年),武則天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定東都洛陽為神都,史稱“武周”。武則天以67歲的高齡君臨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對權利恆久追求的振恆階段:武則天稱帝后,一直沒立太子。按照父系社會的傳統,中國古代的皇權都是在一家一姓中傳遞的。這種繼承方式讓女皇武則天大受困擾:如果讓兒子繼承帝位,那倒是一家了,但卻跟自己不是一個姓;如果把皇位傳給侄子,跟自己是一個姓了,可又不是一家。武則天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搖擺不定,引起了政局的複雜化,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怍發動政變,逼武則天退位,迎中宗複位。同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