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為什麼叫梅花易數這個問題,一直是很有爭議的。目前說的最多的,是有兩種:
一是說緣於觀梅占,一占成名,一個無意中的例子而定下一門數術的名字。然後就有人會問,邵子一生各種精微占例,為什麼非要取觀梅占?而且,在觀梅占之前,就有《三色梅花譜》存在,怎麼解釋?
所以,我們基本可以排除《梅花易數》緣於觀梅占的解釋,但邵子晚年留給弟子的《觀梅數訣》名字是緣於觀梅占。
第二種,也很有市場,說梅花五瓣,代表五行。據說很多傳說中有傳承的人也認可這種理由。而且創出了先天五行這一名字。
對於這種說法,其實也不正確的。首先,梅花易數屬於先天易學。在一定程度上,梅花易數更講究陰陽。有些古派傳人,斷卦是不用五行的。其次,有五瓣的花也實在太多了,為什麼非要取個梅花?直接叫五行易數不是更簡單?
所以,這第二種也可以排除?
那麼,為什麼叫梅花易數呢?關於這個問題先留一下,我們先來說說邵子的傳承。
對於邵子的師承,歷史上記載很不明確,而在我手中的《梅花易數》重印說明“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刻苦立志,冬不爐,夏不扇,夜不就席數年。已而嘆曰“‘昔人尚友於古,而吾獨未及四方。’於是周遊天下名勝。歸曰‘道在是矣。’遂不復出。北海李之才攝共城令,邵雍從之才學,受《河圖》《洛書》《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圖象》。雍妙悟神契,洞徹奧蘊,遂衍伏羲先天之旨,著書十餘萬言。”
百度百科邵雍詞條中,只有這樣的介紹:“少有志,喜刻苦讀書並遊歷天下,並悟到'道在是矣',而後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並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而根據《宋史》及晁說之《傳易堂記》記載,晁說之稱:“至有宋,華山希夷先生陳摶圖南以《易》授終南種征君放明逸,明逸授汶陽穆參軍修伯長,而武功蘇舜欽子美亦嘗從伯長學。伯長授青州李之才挺之,挺之授河南邵康節先生雍堯夫。”(更詳細的有些百度可查的我就不說了,大家可以搜索“邵雍學術淵源略論”)。但也只提到邵子家學淵源其父邵古亦好道及李之才的傳承。
而梅花易數序中的老人,亦不可考。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很後面邵子有所成就之後才出現的。
而李之才,是他自己找上邵子的,在邵子三十歲隱居在蘇門山的時候。李之才為什麼會找上他?邵子為什麼三十歲就開始隱居?之前邵子到底師承了誰?
都是迷,這次去了終南山之後,機緣巧合,知道了一些事情,就寫出來吧,沒有證據,大家可以自行論證,也可以只當故事看看……
邵子因家學影響而好道,少年遊學求道,去過兩個地方,其中一個地方,叫金蓋山,此山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漢朝。說起這地名,現在知道人少,但古代大大有名,《道藏》中有金蓋山上應北斗開宮,宮有北上金蓋之說,葛洪祖師曾經就在此山煉丹。兩漢,東西晉,南北朝,唐宋直到明清都有對此山的記載。
山上有個觀,名字叫古梅花觀,俗稱雲巢廟,《道藏》里稱梅花島,而這裏,就是著名的道祖純陽真人選仙道場。(這在古梅花觀之歷史沿革一文中有記載)。據說還有個對聯:“幾根瘦骨撐天地,一點寒香透古今”。
而邵子就是在這裏,學得鍾呂派金丹大道,開始了其傳奇的一生。若有人有興趣,可以考證《皇極經世》中關於天地的理論,關於觀物的理論,最早實出之於“靈寶畢法”中。
而梅花易數中的“心易”,實為靈寶金丹道中的部分,這裡有個小小的佐證,清代雲陽真人在其注的《參同契闡幽》自序中提到:“……元育幼年慕道,最初拜北宗張碧虛師指玄關,便於此書得個入門而尚未窺其堂奧。從此足窮五嶽,徧參諸方,鮮有豁我積疑者。最後入終南深處,幸遇靈寶老人占開心易,表裡洞然,方知一粟可藏世界,微塵堪轉***是真實語……”此中亦提到靈寶老人,還有心易。
而還有一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在李之才之前,實已經有人授易於邵雍。他雖然是個佛門和尚,但漢唐之後,很多道門經典亦靠佛門保存了下來。此人名叫壽涯禪師,時居潤洲鶴林寺(今鎮江),離邵子學道的金蓋山(今湖州)不遠。宋時的另一大儒周子周敦頤的易學知識亦是和壽涯禪師學的,《鶴林寺志》記載:“宋壽涯禪師,與胡武平(宿)、周茂叔交善。茂叔尤依壽涯,讀書寺中,每師事之,盡得其傳焉。其後二程之學本於茂叔,皆淵源於壽涯雲。”
再回頭看邵子三十歲開始隱居蘇門山,獨築室百源之上,而李之才拜訪一事。其實這是因為邵子修行到了燒煉丹藥和肘后飛金晶之關鍵時刻,這是修行人從人元丹法到地元丹法的關鍵時刻,丹經上明確表示:“凡此下功,必於幽室靜宅之中,遠婦人女子,使雞犬不聞聲,臭穢不入鼻,五味不入口,絕七情六欲,飲食多少,寒熱有度……”而李之才師承陳摶老祖一脈,亦為修行者,其受人所託,為邵雍護法。
講到這,估計大家都明白了。梅花易數,本為道門金丹大道驗道之學,而最早是從古梅花觀流傳出來的,所以無論是《三色梅花譜》《梅花易象譜》還是《梅花易數》,原因只是因為它是來自於古梅花觀的傳承,如此而以。
再說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是《梅花易數》序中的:一日,置一椅,以數推之,書椅底曰:「某年月日,當為仙客坐破。」之期,果有道者來訪,坐破其椅。仙客愧謝,先生曰:「物之成毀有數,豈足介意,且公神仙也,幸坐以示教。」因舉椅下所書以驗,道者愕然趨起出,忽不見。
據說,這是呂純陽真人去看邵子的。
第二個小傳說:
冬季的一天,邵雍已經奄奄一息了。親戚朋友們都趕來,開始給他準備後事。二程兄弟和司馬光、呂公着等人聚在外屋商量着如何辦喪事,你一言,我一語,一時也難以定奪。躺在裡屋的邵雍聽到了他們的議論,就把兒子伯溫叫到床前,對他說:“我有三個要求,一定要滿足我。”伯溫哭着說:“您就講吧。”邵雍斷斷續續地說:“第一,我死後不能把我埋在洛陽,要葬在伊川先人塋地。每二,墓志銘要由程顥程伯來寫。第三,不要陪葬任何東西,頭枕轆轤頭,身穿粗布黑衣,衣服要抹上油。入殮時把李家的小禿閨女找來,讓她看着。”說完,等伯溫一一點頭答應,邵雍便閉上雙眼,離開了人世。
家人和朋友們按照邵雍的遺囑,入殮的時候把李家的小禿閨女找了來,讓她看着給邵雍穿上粗布黑衣,在衣服上抹上油,然後裝進棺材,枕上轆轤頭,又讓小禿閨女看了看裏面隨葬什麼東西,才釘好棺蓋,送往伊川墓地。送葬的路上,兩邊站着許多人,男女老少一個個哭天抹淚,不住地念叨着邵先生的種種好處。
棺槨由八個棒小伙抬着,起初他們覺着重得很,肩膀壓得生疼,所以走得特別慢。可是出去十來里地以後,越往前走越輕巧,抬着一點也不費勁,覺着很奇怪。到後來,人們發現遇到上坡的時候,裡邊“咕嚕咕嚕”地響,聲音由前往後,下坡的時候,裡邊也“咕嚕咕嚕”地響,聲音由后往前。有人害怕起來,自言自語地說:“啥在響?”一個人說:“象是那轆轤頭在來回滾動。”
那轆轤頭怎麼會滾動?老人們說,那是邵夫子得道升天了,棺材里沒人了,空蕩蕩的,只剩下轆轤頭。
一晃六七十年過去了,那個小禿閨女嫁人了,生了兒子,兒子又娶了媳婦,生了孫子。她的這個孫子長大以後不成器,專干那些偷棺劫墓的勾當。有一天,和別人嘀咕着要去偷邵雍的墳墓,恰巧被小禿閨女聽見了,趕忙阻攔說:“你們可別去,邵先生入殮的時候,我看得清楚,裏面什麼東西也沒裝,衣裳也不是好的,還抹了油。”孫子問:“是真的嗎?”“千真萬確,我親眼看到的。”這樣,邵雍的墳墓便沒有遭劫。
據說,金丹成就再往上,可以假死借物遁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