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為什麼要學易經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易經》是一本傳世奇書,它廣大精微,無所不包,可以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它夠大,大到沒有外部,它又足夠小,小到沒有裏面。不管是宇宙、天文、地理、治國、理政、人生、職場、家庭等,都可以從易經里找到規律,《易經》是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


這段時間正好有一個機緣,看完了曾仕強教授寫的《易經的奧秘》這本書,深深被易經的智慧吸引,幾乎是一口氣讀完,還不過癮,又買來幾本講易經的書。《易經》這本奇書,能解答人生中的很多困惑,值得每個人去鑽研和學習。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易經中的人生智慧和我的學習收穫。


一、現代人學習《易經》的實際意義


學習易經的好處不言而喻,每個人學習易經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收穫。首先《易經》可以糾正我們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


比如現在的人普遍提倡自信,但易經里講“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這裏的講到的“自”,只講自覺、自反、自省、自律,沒有說到自信。現在的人太自我、太自信,一生都不會幸福。目前有很多所謂的普世價值,其實都是有待商榷的,學《易經》,可糾正這些不對的觀念。


《易經》不僅僅是一本卜卦的書,現在的人對它有太多的誤解,只把它當成一本算命的書。其實它沒有這麼神秘,裏面有很多道理可以用科學道理要詮釋。最大的意義,是它可以教我們如何為人,做一個真正的君子,學《易經》,就是學它的道德性。


《易經》求同存異的思想非常契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全球化是世界發展的必然之路,誰也阻擋不了。像《易經》這麼廣大包容的思想體系才能解決全球化發展的問題,因為它用四個字就能做到——求同存異。


二、學習太極,它告訴我們的道理



太極是圓的,不是方的,因為圓的東西容易變動。


作為一個君子,要做到“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不能像一個形狀固定的器皿一樣一成不變,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調整,能屈能伸,才能達成目標,實現成功。


它是圓形的,說明宇宙一切都要求圓滿,所以不要做一個有稜角的人。經常跟別人吵架,就容易傷害別人,很多事就不容易辦成。所以一定要圓,可圓不是圓滑,做人絕不可以圓滑,但一定要圓通。


太極有陰有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不能光有陽,也不能光有陰,因為“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投射到人身上,陽就代表一種理想,陰代表腳踏實地。就是要懂得面對現實,要走實際的路。人生一定要有理想,但不能要求太理想,不能老漂浮在空中,要腳踏實地,一定要一步一步去兌現,去把理想實踐出來。


三、何為八卦,從正確認識它開始


孔子在《易傳》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地球上八種自然現象,乾為天,坤為地,坎為水,離為火,震為雷,巽(xùn)為風,艮(gěn)為山,兌為澤,這八種自然現象同時也包括了所有跟人類有關的特性。



比如艮為山,艮就是叫你適可而止,不要過分奢求。如爬山的時候,爬累了就要休息一下,不能一味硬撐,否則還沒到山頂就累死了。


所以該快要快,該慢要慢,該準時要準時,不該準時又為什麼要準時呢?我明明知道那個人準備罵我,要打我,我還準時去挨打挨罵,那我不是傻瓜嗎?


孔子說過,我們只對講信用的人有信用,不可以對小人講信用。可是一般人都認為對任何人都要講信用,那是很奇怪的,對小人講信用有什麼用?


學習八卦,它告訴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定位,也就是說先把遠期的目標,也就是方向確定好,然後找准自我的定位,自己的才能、資源、不足是什麼,該做什麼樣的事情,最後才是行動。


四、如何正確認識易經中的占卜


《易經》的四大功能,象、數、理、占。


占卜是易經的四大功能之一,很多人認為《易經》是一本算命的書,裏面的卦象都是給人占卜用的,以為《易經》主張的是命定論,其實易經不主張命定論。


《易經》占出的吉凶是有條件的,是可以變動的,會占卜的人不會鐵口直斷,凡是鐵口直斷的都是不太會占卜的人。


因為《易經》最常用一個“如”字,“如”是假如、如果。同一個卦,如果這樣做結果會是吉,如果那樣做結果會是凶,不同的選擇會造成不一樣的結果,它並非恆定不變。


所以我們要正確理解占卜的作用,把占出來的結果當成參考就好,不要一味迷信。不管信什麼,信到差不多就好,過分相信就是迷信。


《易經》把宇宙所有的事情劃分成六十四種代表情境,就是六十四卦。當你卜到某一個卦時,你就知道自己現正片在什麼樣的情境中,再去查那個卦,它會告訴你,在這種情境下你要注意哪些,然後你就照那樣去做,知所警惕,當然可以趨利避害,所以《易經》是用來查的,而不是拿來預知結果的。


五、易經用六個爻告訴我們如何面對人生的六個階段


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有六個爻,這六個符號告訴我們,要學會把一件事情分成六個階段,然後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去調整,人也應該把自己的一生分成六個階段,然後根據這六個階段的不同要點去調整。


孔子的一生,畫了一個叫人生奮鬥總綱領的卦。他在《論語》里寫到了著名的人生六階段。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第一階段:15歲,可以立下自己的志向;


第二階段:三十而立,這個階段通過嘗試,可以總結出這輩子的幾個原則;


第三階段:四十不惑,並不是指四十歲就什麼都不迷惑了,而是根據三十歲確定的原則,不斷去嘗試和實踐,過個十年,你可以說,好了,我這輩子大概就這麼走下去了,是對人生目標、人生方向和所要堅持的個人原則不惑。(后三個階段我們留着下次再說)


曾仕強教授認為,每一個人要替自己負百分之百的責任。


《易經》告訴我們,一個人每二十年會變一次,三十歲時,就要替將來五十歲的時候負責任。五十歲我們就知道了:我們一生的努力就在證明自己有什麼樣的命,即使證明最後自己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就不成功,心安理得就好。


為什麼每個人都要成功呢?每一個人這一輩子來到世上,是要跟別人過不一樣的生活,想不一樣的事情,不是每一個人都要一樣,更不可能每個人都會一樣,這個在心理學上叫個別差異。既然世界上你是唯一的,那我們幹嗎還要學別人呢?那是浪費時間,因為永遠學不像,最終還是要做自己。


曾教授的這段解讀真是寫到我心坎上去了,人很容易羡慕別人,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光鮮和自己的缺陷,太容易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總是想成為像別人那樣成功、出色、漂亮、有錢的人。其實接納和認識自己、做真正的自己,才是最值得用一輩子去追求的事情。


好了,這次對《易經》一點小小的分享就到這裏,《易經》博大精深,這點小分享不足以傳達其萬分之一的精妙,每個人,特別是做為炎黃子孫的中國人都需要靜下心好好學習、體會易經的智慧和精妙。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