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把整個宇宙當作一個大系統,把人體當作一個小系統,總之在易經裏面,它是以一種系統的觀點來看待這個世界的任何事物的,強調事物是由對立而統一的部分構成,強調事物周而復始的變化。這是它的根本哲學思想,最重要的是因為它是我們老祖先的哲學,我們的老祖先世世代代以易經為指導原則,把易經應用到千千萬萬的領域中去,比如說中醫、風水、文學等等,創造出了很多文化和實體的東西,後世人為了了解古人的很多文化產物和實體成果,不得不研究易經。其次就是因為江湖上的騙人把戲很多都是打着易經的幌子,所以研究易經的人越來越多。
易經的本質就是古人研究宇宙萬物變化的學問,重在變化二字,其次還有“大道至簡”(容易)的含義,然後就是“日月”也就是“陰陽”的概念,這是為了研究宇宙萬物的變化而提出的“陰陽”概念,同時象徵性的代表了“剛柔”“快慢”“天地”“上下”等概念。
易經的八卦是由三爻組成,下邊那根初爻代表人類生活的地球,中間那根代表人類,上邊那根上爻代表我們所在的整個宇宙。
在易經的64卦中,每卦由6爻組成,也就是由兩個三爻卦組成,下面三爻稱為“內卦”“下卦”,上面三爻稱為“外卦”“上卦”,有兩層含義在裏面:
(1)六根爻代表了事物發展變化的六個過程(初見端倪--嶄露頭角--小有影響--新的台階--質的變化--發展頂峰)
(2)下卦代表事物的內在變化,上卦代表事物的外在表現形式。舉個例子:泰卦(乾下坤上)為什麼是好卦?乾是剛,坤是柔,內剛外柔,如果一個人“胸有激雷而面若平湖”,是不是很厲害?如果一個人很有本事但是從來不唱高調而招別人嫉妒,是不是在社會中比較好混?反之,否卦則代表了“外強中干”之類的狀態。
《易經》是哲學的源頭,國際上的大哲學家都把它稱之為“元哲學”。它講的是世界觀和方法論層次的認識哲學,屬於形而上的東西。它之所以歷經幾千年的毀譽而不衰,這是世界上任何一門學問無可比擬的。其原因就是它揭示了萬事萬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即“變易”、“簡易”和“不易”。世界上的任何哲學都有其局限性,而易哲學沒有局限性,因為它是一個無限開發的理論體系。它有五大功能:認識功能、批判功能、革命功能、檢驗功能、前饋功能。“易道合和”,萬世不易。
在《易經》這個總綱之下,有其應用科學,即形而下的應用理論和技術:中醫學、八卦預測學、八字命理學、風水學、相學等等。 不會易應用學,只學會了一半而已。
應該研讀《易經》,而不是泛泛地看。研讀十遍能讀出點味道,聖人孔子經過“韋編三絕”方才讀懂,何況常人乎?您有那個毅力嗎?
我建議你先看一下簡單易懂得,如 史記 唐宋散文 詩經 一些歷史方面得古詩詞,先大概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