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看懂卦象?
1、狹義的卦象也是一幅畫,但看這幅畫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腦子,是在腦海中想象這幅畫。
2、狹義的卦象就是將六爻卦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面的三爻卦稱為下卦、內卦、來卦,上面的三爻卦稱為上卦、外卦、往卦。然後根據上下卦的卦象進行組合分析。
3、以“頤”卦舉例,通常我們在看卦象的時候,一方面將卦象和卦名連在一起,山雷頤,上山下雷的頤卦,也可稱作山下有雷,山下雷響等等,這時候讀者已經在構思合理的卦象解釋了;另一方面,讀者就要在頭腦中繪製出卦象的圖景,並尋找相應的意象和啟示,比如山下雷響並非放炮開礦的圖景,而是我們的嘴巴在一張一合、咀嚼食物。讀者可能會覺得這種思維的跨越太大了,這種圖景意象的轉移,需要適當地結合卦畫、卦名、卦辭來通讀,從而找到幾方面的共性。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練習,還是不難掌握的。不過話說回來,象的思維要動態活躍,絕不可僵化死板,山下雷響可不可以就是放炮開礦、開山通隧道呢?與時俱進,未嘗不可。於人而言,養生的要訣在於“度”,古人要我們看住嘴;於地球環境而言,可持續發展的要訣依舊是“度”,我們難道不應該管住人類向大自然索取的“大嘴”嗎?
3、八純卦的卦畫就是卦象,他們是乾、坤、坎、離、震、艮、巽、兌。
二、是否有參考資料?
(一)通行本《易傳》是我們學習卦象的最重要的參考資料。
1、通行本《易傳》又稱為十翼,是十篇學習《易》的心得體會,意思就是給《易》裝上十個翅膀,你看連名字都是一幅圖像。
2、其中《繫辭》上、下兩篇是解讀《易》最權威的教輔資料。《繫辭》是第一個完整闡述易學原理的重要文獻,秦漢以後的易學研究,絕大多數都是《繫辭》的研究和發展。《繫辭》中就保留了很多如何觀象、解象的思路、方法和結果。帛書易傳出土后,只有《繫辭》和通行本一致,說明秦漢之際,解易存在多個流派,但《繫辭》獲得了普遍的認可。
3、《彖》上、下兩篇,是對卦名、卦辭的解讀。其中既有直接用文字解讀、也有用卦畫卦象解讀,還有用卦位解讀,是我們初學《易經》時的重要參考。
4、《象》上下兩篇,其中包括大象和小象兩部分,大象是運用卦象對卦名、卦辭的解讀,小象是對爻辭的解讀。
5、《文言》一篇,是單獨對乾、坤兩卦的重點解讀。
6、《說卦》一篇、《序卦》一篇、《雜卦》一篇,此三篇內容涉及卦象、卦德、卦義、卦序和雜象等內容,可做參考閱讀,但也不必過於當真。自宋代開始,就有觀點認為這三篇非聖人之學。
綜上所述,在研讀卦象的時候,《繫辭》、《彖》、《象》、《文言》七篇文章是重點學習資料,其中又以《彖》、《象》更為直接。
(二)帛書《易傳》對我們正確認識卦象非常重要
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易經》和通行本差異很小,但帛書《易傳》則和通行本差異極大,這說明先秦存在多種流派,都以孔子為尊,傳承不同觀點的易學。其中《繫辭》差別不大,可以通行本為主;《二三子》、《易之義》、《要》、《繆和》、《昭力》等篇雖不完整,但觀點新穎樸實,反而比通行本易傳更易於理解。因此儘管帛書《易傳》尚未獲得學術界的一致認可,但的確是我們學習卦象非常好的輔助材料。
三、當看不懂《彖》、《象》時,如何解決?
畢竟古文閱讀,對大部分人而言都有很大的難度,況且《彖》、《象》流傳久遠,傳承過程中出現訛誤,在所難免。所以當大家依託《彖》、《象》學習卦象的時候,發現看不懂、不理解的時候,不要着急。問題或許不完全在你,我們不需要迷信經典,《彖》、《象》出錯也有可能。
前文中,一直強調《易》是形象思維的遊戲,恰恰是言不能盡意,所以聖人立象以盡意。我們一定要堅持使用形象思維來學習易理,如果文字可以完整準確地傳遞信息,聖人還創造64個卦象干什麼?所以讀易,一定要學習《易傳》,但也一定要學會扔掉《易傳》,獨立理解《易經》。具體建議如下:
1、相信自己的直覺。“毋自欺,必慎獨”,這是《大學》中講誠意正心的要訣。看懂就是看懂,看見就是看見,不懂就是不懂,沒看見就是沒看見,這就是“毋自欺”。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這是學易的大忌,這就要求“必慎獨”。
2、虛心請教。藉助參考書,藉助互聯網,多向同道中人請教。不懂就不懂,一定要弄懂弄透,這也是“天行健”的一種體現。
3、揣摩《象》中解讀的合理性。修身之道,就是在心頭磨,找到“度”、找到“真”、找到“善”、找到“美”。所以反覆揣摩品味《彖》、《象》文字背後中的意蘊,即是學習卦象,也是修身的一種知行合一。
4、《易畫卦象》是我專門針對卦象的解讀,寫的一個文集。如您在學習卦象的時候遇到問題,可以參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