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譯文:
天高貴,地低卑,乾坤的關係得以確定。低與高呈現出來,貴與賤的位置也就確定了。動與靜有常規,剛與柔就由此決斷。交配發生在同類,物種分群而居,由此會產生吉凶。在天的會有圖像,在地的會有形體,由此就會發生變化。因此,剛與柔相互摩擦,八卦相互推盪,雷霆鼓舞,風雨滋潤,日月運行,寒來暑往。乾的本性是男,坤的本性是女。乾的功用是肇始,坤的作為是育成。乾簡易而可知,坤簡易而逞能。
二 原文: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譯文: 簡易就容易知曉,簡明就便於跟從。易知則能夠親和,易從則可以成功。親和方能長久,成功乃可坐大。可久是賢人的德行,可大是賢人的事業。易道簡明,而涵括天下之理,能明天下之理,則可成就人生事業。
三 原文: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懮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譯文:聖人設卦觀其象徵,撰寫卦爻辭以曉明吉凶,陽爻、陰爻推演互動而產生變化。所以,吉凶,是指失與得。悔吝,是指憂慮。變化,意味着有進有退。剛柔,象徵白天與黑夜。六爻的變動,蘊含着天地人三者變化的道理。所以,君子安居,是遵循易道的秩序;所樂於把玩的,是變動的爻辭。因此,君子靜處時,則觀卦象,玩爻辭;行動時,則觀變動,玩占卜。如此則上天保佑,吉祥而無往不利。
四 原文: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譯文:
彖,是解說卦象的。爻,是講變化的。吉凶,是講得失的。悔吝,是講有小毛病。無咎,是講善於補過。所以,貴賤的不同,在於所處的不同位置。大小的不一,是因為卦的變化。辨明吉凶,要看爻辭的變化。憂慮、悔恨的產生,在於忽視了微小的徵兆和過錯。行動沒有過錯,是因為善於補過。所以,看其所處位置,可知是貴是賤;視其卦的變化,可知是大是小;研讀爻辭,可明是吉是凶;察其細微,可知是否有悔恨;看其是否善於補過,可知其是否會悔恨。所以,卦有大小之分,辭有險易之別,都是各有所指的。
五 原文: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譯文:
易與天地同在,故易道也就是天地之道。(倪按:易講的是天地間的大道理。)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我們可以體會到其中的奧秘。明白了事物都從開始而走向終結,就懂得了有生就必有死的道理。明白了精氣生物,遊魂生變的道理,也就理解了鬼神是怎麼回事。能順應天地自然的規律,就不會違背而犯錯誤。以智慧來看待萬物,以天道來治理天下,就不會有過錯。依道而行不走歧路,樂於天成而知曉命運,就沒有什麼可憂慮的。安於本土而厚施仁德,就是胸中常常懷有愛心。遵循天地化育的規律,就可成就萬物而不遺漏,懂得晝夜變化的規律而智慧地與之相適應,就如如同神和易道一樣無形無體。(倪按:與佛經旨義亦相通,佛無定形,法無定法。)
六 原文: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為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譯文:
陰與陽的交互變化就是道,依道而行和成就事業就是善和性命。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但不知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所以能自覺遵道而行的人還是少啊。易道在仁愛中彰顯,在使用中隱藏,鼓動萬物的生長運行而不與聖人同憂,這真是盛德大業啊。富有就是大業,日日更新就是盛德,生生不息就是易道,能夠創生肇始就是乾,能夠效法育成就是坤,能夠根據數的變化而預測未來就是占卜,能夠變通應對就是辦事,陰陽變化而不可預測就是神奇。
七 原文: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譯文:
易道是多麼廣大啊!(倪按:易是天地間的大道理。)說它深遠,可謂難以駕馭;說它淺近,則沉靜樸實;以它來解釋天地萬物,是完全可以的啊!乾,安靜的時候團屈,勃動的時候挺直,故可以大生。坤,安靜的時候翕合,興奮的時候開闢,故可以廣生。(倪按:其原始物象為男女生殖器安靜和興奮時的狀態,所謂“近取諸身”。)廣大犹如天地,變通好比四時,陰陽好似日月,易道如此簡明就好比道德的最高境界。
八 原文: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譯文:孔子說:“易道真是一種極致的境界啊!”易道,是聖人用來崇高其道德而廣大其事業的啊!崇仰高尚,禮敬卑下。崇仰是效法天,謙卑是效法地。天地運行,時空陳列,易道就運行於其中。能夠體察和積累這樣一種本性,我們就步入了道義的大門。
原文: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譯文:
聖人能夠看到天下最幽深的奧秘,而對其加以形容,比譬於具體的事物,這就是象。聖人能夠看到天下所有的變動,而觀察其中的規律,以有所遵循。繫辭,可以用來判斷吉凶,所以又稱之為爻。言說天下最奧秘的事,不可不慎。言說天下的變動,不可不有所遵循。慎思而後言,咨議而後動,如此方可以在變化中取得成功。
原文: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譯文:
“鶴鳥在山陰鳴唱,其同類聲聲應和,我有一壺好酒,願與你共飲同樂。”孔子說“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何況近處呢?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也會反對,何況近處呢?言語出乎自身,卻是發向民眾的;行為作於近處,則遠處可以知聞。言行是君子的關鍵啊,言行的發出,關係到君子的榮辱!言行,是君子用來驚動天地的,能不謹慎嗎?”
原文:
“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譯文:
“與人共處,先痛哭爾後又歡笑。”孔子說:“君子之道,或居靜或出行,或沉默或言語,若能同心努力,就如同利刃可以切斷黃金。情意相投的交談,如同蘭花散發芬芳。”
原文: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譯文:
“初六,用白茅鋪墊,沒有問題。”孔子說:“哪怕把祭品放在地上也是可以的,更何況用白茅來鋪墊呢?哪裡還有什麼過錯,真是慎重到了極致啊!茅本身並不貴重,但這樣來使用,就顯得特別敬重了。平時都能本着這樣一種慎重的精神來辦事,哪裡還會有什麼過錯呢!”
原文: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譯文:
“勤勞謙遜的君子,會有好的結果,吉祥。”孔子說:“勤勞而不自誇,有功而不倨傲,真是厚道啊!就是說有了功勞還甘居別人的下面。道德講求盛大,禮儀講求恭敬。所謂謙虛的人,就是通過恭敬而保持他的地位啊。”
原文: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譯文:
“亢龍有悔”,孔子說:“尊貴而不能居於恰當的位置,高高在上而不能得到民眾的擁戴,賢人在下不被使用而不能輔助他,這樣就會行動出錯而產生悔恨的。”
原文:
“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譯文:
“不出門,不會有錯誤的。”孔子說:“禍亂之所以產生,常由語言所導致。君王不慎密,就會失去臣子;臣子不慎密,就會失去生命;研究事物不慎密,就會造成危害。所以君子應慎密而不輕易言行。”
原文:
“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譯文:
孔子說:“作《易》的人他懂得盜賊嗎?《易》曰:挑擔子的人他又乘車,導致了盜賊來。挑擔子,是小人的事;車子,是君子的器物。小人而乘君子的車,所以盜賊就要奪取它。居上位而褻慢職守,對下民而暴虐,盜賊就想侵伐推翻他了。輕慢收藏會引來盜賊,打扮妖冶會招來淫徒。所以,易經上說:“負且乘,致寇至,強盜是你自己招來的啊!
九 原文: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譯文:
天數一,地數二。天數三,地數四。天數五,地數六。天數七,地數八。天數九,地數十。天的数字象徵有一、三、五、七、九這五個奇數,地的数字象徵有二、四、六、八、十這五個偶數。五位奇數與五位偶數互相對應契合。五個天數相加合計為二十五,五個地數相加合計為三十。天地之數相加合計為五十五。易經就是以這些数字的象徵和交合變化來比擬宇宙萬象的變化和陰陽鬼神的變化莫測的。一般用來演繹變化的占筮之數是用五十根蓍策,只用其中的四十九根。隨意將其分為兩份,以象徵兩儀。從右手蓍草中任取一根置於左手小指間,以象徵天地人三才。再把左右手之蓍草,以四根為一組分開,用以象徵四季。歸置兩手所余之數於手指之間以象余日而成閏月。五年中有兩次閏月,再一次歸剩下蓍草於手指間。(倪按:這一段文本有的順序不同)
原文: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譯文:
乾的策數為二百一十六,坤的策數為一百四十四。兩者合起來三百六十,與一年天數相當。易經上下兩篇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總策數有一萬一千五百二十,正好與萬物之數相當。所以,經過四個步驟的演算而成卦的一爻,經過十八次的變化而成一卦。三畫的八卦是小成,加以重疊引申,擴展,天下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概括在其中了。彰顯天道、人道,可以應對萬事萬物,可以與神同行。孔子說:“掌握了變化之道,就等於知道了神的作為啊!”
十 原文: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譯文:
聖人以四種方式遵循易道:言談從其文辭中得到啟示,行動從其卦爻的變化中得到啟示,製造器物從其象徵中得到啟示,預測吉凶從其占卜中得到啟示。君子將要有所作為,將要有所行動,則垂詢於易道,則易道必會響應而發出回聲。不管遠近還是幽深的問題,都可以作出回答和預測未來。如果不是天下至精和至神之物,又怎麼能夠做到這些呢?三番五次地研究卦變,錯綜往複地推演蓍數,能夠懂得變化,就能成就天下的文采,能夠窮究蓍數,就能夠判定天下物象的變化。不能通曉天下最神妙的變化規律,又怎麼能夠做到這一點呢?易道不自己思想,不自己行動,無聲無息,只是貫通於天下萬事萬物之中。若不是天下最奇妙的神性,又怎麼能夠如此呢?(倪按:類似於黑格爾的絕對精神。)
原文: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譯文:
所以,易道是聖人極深刻和細緻地研究的啊!唯其研究得深,才能夠貫通天下的道理。唯其研究得細緻,才能夠成就天下的事務。易道的神妙,在於它客觀存在於事物的發展變化之中,不用加速,卻行進得很快;不用行走,卻已經到達。孔子說聖人從四個方面遵循易道,就是說的這些吧。
十一 原文: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譯文:
孔子說:“易是用來干什麼的呢?是用來通曉物理,成就事務的,是用來概括天下的道理的,如此而已。(倪按:易的大作用。。由此,學習周易的目的明矣:明白天地間的大道理,運用好其大作用。)所以,聖人用來探究貫通天下的道理,成就天下的事業,決斷天下的疑問。”所以,蓍占的性質圓通而神明;卦變的性質方圓而智慧;六爻的意義在於通過變化而显示吉凶。聖人用這些來提升自己的心力和智慧,卻隱秘而不聲張,逢吉遇凶都能夠與民同憂患。神奇地可以推知未來,智慧地包藏着以往的經驗,又有誰能夠做到這些呢?只有古代那些聰明睿智、神奇勇武、不可戰勝的人吧。
原文: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齊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譯文:
所以,聖人能夠通於天道,察於民情,通過占筮神道設教而引導民眾的作為,並以此齋戒修持,神聖地引導自己。如此,閉合安靜的狀態稱之為坤,開張作為的狀態稱之為乾。一合一開,一動一靜,就是變化;往來不窮,就是融會貫通。顯現出來的是象徵,形成了的是器物,製造使用就是效法,反覆使用,民眾經常使用就是神奇。
原文: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鈎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譯文:
所以,宇宙創生的初始是太極,繼而生出陰陽兩儀,兩儀又生出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四象,四象再生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八卦的推演可以判定吉凶,把握吉凶就可以成就盛大的事業。所以,取法象徵沒有比天地更明顯的了。善於變通沒有比四季更明顯的了。高懸象徵、大放光明沒有比日月更明顯的了。崇高顯赫沒有比富貴更顯著的了。備齊了各種物品,製成了各種器具以為天下的眾人利用,沒有能比聖人做得更好的了。探索幽隱的哲理,把握變化的趨勢,判定天下的吉凶,成就天下的偉業,沒有比運用蓍草和龜甲來占卜更顯著的了。
原文: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譯文:
所以,天生蓍草靈龜等神物,聖人用它來占筮;天地間四季變化,聖人效法它以應對變化;天上垂懸日月星辰,顯現吉凶,聖人觀察天象就明白了。黃河出圖,洛水出書,聖人以此推演出易道而遵循之。易有四象,用以显示變化。卦爻寫上辭句,用以告訴變化的情狀。據其判定吉凶,用以作為行動的決斷。
十二 原文: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譯文:易曰:“來自上天的庇佑,吉祥而無往不利。”孔子說:“佑,是幫助的意思。上天所幫助的,是順應天道的人;人所幫助的,是誠實守信的人。能夠履行信用遵道而行而又崇尚賢德的人,上天會庇佑它,吉祥而無往不利的。”
原文: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譯文:
孔子說:“文字不能完全表達語言,語言又不能完全表達思想。那麼如此說來,聖人的思想完全不可見嗎?”孔子說:“聖人設立象徵以表達思想,設立各卦以表達事物的情態真偽,寫下爻辭以表述語言,變化會通以追求最大的利益和目標,鼓舞民眾以發揮其神奇的功效。
原文:
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譯文:
乾坤是易道最深厚的蘊涵嗎?乾坤排列和展開,易道也就內蘊於其中了。乾坤毀滅,易道也就不復存在了。反之,沒有易道,乾坤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不直接顯現形體的內在本質和規律稱之為道,顯現形體而可以察知的稱之為器,可以生化損益的稱之為變化,可以加以推廣和實行的稱之為會通,可以號召天下的人民傾力為之的稱之為事業。
原文: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譯文:
所以,所謂象者,是聖人所看到的天下的奧妙,而把它比擬為一定的物象,以象徵適宜的事物,這就是象。聖人看見了天下的變動,觀察和理解了其中的聯繫和規律,以作為行動的指導和規範,在卦爻上寫下相應的詞語,用以判斷吉凶,這就稱為爻和爻辭。卦,基本可以概括天下的奧妙。爻辭,可以鼓動和引導天下的行為。變化,可以使事物生成和損益。會通,可以使事物得到推廣和實行。人,可以對這些心領神會。高尚的品德,可以使你能夠默默地加以實行,不用多言,就能夠得到眾人的信任。(按:這幾句,改變句式而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