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是同人九五爻辭的一部分。九五要跟六二同,中間有九三、九四隔着,所以“先號咷”。因為“大師克相遇”,所以“后笑”。“號咷”講的是異,“笑”講的是同。
孔子沒有拘泥於解釋原文,而是把它作為同心來解釋。雖然剛開始有“出”與“處”,“默”與“語”的不同,但後來同心了,其利能截斷金屬,其臭有如蘭香。以上為第二節。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是大過初六爻辭。“藉”是鋪上的意思。爻辭只說了鋪上白茅,沒有過錯。孔子進一步解釋道:祭祀時把物品放到地上就可以了,鋪上茅,有什麼錯呢?這是非常謹慎的。如果按這道理去做,就沒有失誤了。也就是說,孔子從這條爻辭中總結出做事應謹慎的道理。以上為第三節。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勞謙,君子有終,吉”,是謙九三爻辭。“勞謙”,既有功勞而又保持謙德。孔子進一步說明“勞謙”指的是有勞苦不自我誇張,有功績不自己以為德,立了功卻甘居人下。以上為第四節。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亢龍有悔”,是乾上九爻辭。孔子的解釋旨在說明為什麼“動而有悔”。“貴而無位”,是說在最上而沒有政治地位。“高而無民”,是說在最高卻沒有人民群眾。“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說處於九五以下位置的賢人不來輔助。因為這樣,所以“動而有悔”。以上為第五節。
“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不出戶庭,無咎”,是節卦初九爻辭。孔子的解釋講的是保密的問題,指出言語應謹密,言語泄露則容易出毛病。以上為第六節。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負且乘,致寇至”,是解六三爻辭。孔子的解釋旨在說明為什麼“負且乘”會“致寇至”。
“負也者,小人之事也”,“負”是背東西,這是小人的事。
“乘也者,君子之器也”,“乘”是坐車,古時有地位的人才能坐車,所以說車是“君子之器”。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意思是說背着東西的小人卻乘着車,盜賊就想奪過去了。
“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意思是說對於上慢下暴的人,盜賊就想攻伐了。
“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是講藏東西沒藏好,就容易被盜竊;女的把自己打扮得太妖冶,就容易發生淫亂。
“盜之招也”的“招”,就是幌子、招牌的意思。“盜之招也”,是說讓盜來搶。以上為第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