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字入门与应用 周易 正文

象辭與卦辭的區別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易經》指《連山》《歸藏》《周易》三本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現在的《易經》一般即指《周易》。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後人多學習其哲理,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周易》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易傳是理解易經的經典著作。《易傳》是一部古代哲學倫理著作,屬於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易經》的論文集,眾多學者考證今本受道家陰陽家思想影響相當多,儒家倫理色彩較濃。《易傳》又稱“十翼”,包括《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十篇。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周易》主要有8卦:乾卦、坤卦、震卦、艮卦、離卦、坎卦、兌卦、巽卦,並以此兩兩相重疊而生64卦,8卦稱經卦,64卦稱別卦或重卦。


為了幫助大家閱讀和理解易經,本文將易經中涉及的卦辭、彖(tuàn)辭、象辭、爻(yáo)辭給大家一一講解,希望通過前幾篇和本篇文章的講解后,能對讀者理解易經的組成及釋義有所幫助。


為了說明方便,現先舉一例:


05. 需(卦五)







(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①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②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③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⑩


《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④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⑾


《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終吉也。⑤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⑿


《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⑥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⒀


《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⑦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⒁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⑧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⒂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⑨


一、卦辭


卦辭是說明《周易》卦義的文辭。一般認為是卜筮者的記錄,與甲骨文辭同類。


卦辭是對易經全卦的斷語。


《周易》共有六十四條卦辭,內容主要有:(1)自然現象變化;2)歷史人物事件;(3)人事行為得失;(4)吉凶斷語。或分為象占之辭、敘事之辭、占兆之辭三類(李鏡池《周易筮辭續考》)。其通例為先舉出暗示意義的形象,或舉出用於譬喻的事例,然後寫出吉凶的斷語。具體可分為:先敘事而後斷吉凶,先斷吉凶而後敘事;單敘事而不言吉凶,單言吉凶而不敘事;或敘事、斷吉凶,再敘事,再斷吉凶等不同體例。


上例中①“《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即為卦辭。


二、彖辭


《彖傳》為《易傳》中的一部分,是解釋六十四卦卦辭的,分《上彖》﹑《下彖》兩篇,內容為論斷六十四卦卦名﹑卦辭的意義。本自成篇,列於經后,今通行註疏本分列於六十四卦,凡卦內"《彖》曰"即是。


《繫辭傳》:“彖者,斷也。”彖是一卦的斷語。


上例中②[《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即為彖辭。


三、象辭


《繫辭傳》: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zé),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未知象。”古之聖人(伏羲氏)看到天下萬物的紛繁複雜,根據萬物的格子特徵及形象進行抽象,歸納成卦,以指代世間萬物,這就是“象”。“象也者,像也。”象就是像,打個比方:一朵白雲,形象很想一隻綿羊;乾卦代表了天,父,君王,圓,車輪,西北方向等,看到乾卦就能聯想到這些形象,這樣的映射過程就叫“象”,就是可以代表什麼,“像”什麼。


卦也有象辭,爻也有象辭,象辭是對“像”的表達。


《象傳》分《大象傳》、《小象傳》。《大象傳》解釋卦辭,主要從卦象來闡釋社會倫理道德意義。《小象傳》解釋爻辭,說明爻象或爻辭的意義。《彖傳》和《象傳》二者的共同點是:通過闡釋卦象、爻象所蘊涵的道理,告知人們如何正確決定自己的行動。


《周易》(即《十翼》)中的上下兩篇共450條象辭。其中解釋64卦卦名卦義的有64條稱為"大象",解釋386爻爻辭的有386條稱為"小象"(64卦,每卦6爻辭,共384爻爻辭,此外再加是用九、用六二爻,共386爻爻辭。)。解釋卦名﹑卦義的都以卦象為根據,解釋爻辭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為根據。


上例中③“《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即為大象,④⑤⑥⑦⑧⑨皆為小象,統稱象辭。


通過對上述彖辭、象辭的了解,如果將《易傳》中的《象傳》所論天地之道、人道的內容與《彖傳》所論作個比較,就會發現它們總體的思維取向不同。儘管《彖傳》和《象傳》同是用類比的方法從天地之道推導出人類社會的法則,但二者各自所理解的天地之道的內涵卻是不同的。《彖傳》多是對天地的規律作客觀的認知型把握,而《象傳》則可以說是對天地的比德,即對世界作一種情感型的把握。


四、爻辭


爻,《 易經 》 八卦的兩個符號,一個是“—”,另一個是“--”。在《易經》中並沒有“陰陽”二字,數百年後的《易傳》才把“—”叫陽爻,把“--”叫陰爻。八卦是以陰陽符號反映客觀現象。二爻的本義是什麼,有多種看法。 有人認為," 爻 ",皎也。一指日光,二指月光,三指交會(日月交會投射)。"爻"代表着陰陽氣化 由於"爻"之動而有卦之變 故"爻"是氣化的始祖."—"性剛屬陽;"--"性柔屬陰。萬物的性能即由這陰陽二氣演化而來。有人認為,“—”代表男性生殖器,“--”代表女性生殖器。


爻辭,《易經》中六十四卦每卦爻題下所系文辭。說明爻義的文辭,《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坤兩卦各有一用爻,總為三百八十六爻,故有三百八十六爻辭。每爻先列爻題,後為爻辭。爻題皆為兩字,一個表爻的性質,陽爻記為“九”,陰爻記為“六”;另一個表爻的次序、位置,自下而上,分別記為初、二、三、四、五、上。爻 辭是組成各卦內容的主要部分。其體例內容、取材範圍與卦辭相類。


上例中:初九、九二、九三、六四、九五、上六各為六爻的爻題,其後的內容⑩⑾⑿⒀⒁⒂即為各爻的爻辭。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易傳中還有《文言傳》,《文言傳》又名《文言》,也是周易《十翼》中的一部。


《文言傳》是專門解說乾坤二卦的文字。乾坤二卦在易經六十四卦當中具有特殊地位,是理解《易經》的關鍵。其中,解釋乾卦的稱《乾文言》,解釋坤卦的稱《坤文言》。本文對此不再舉例說明。


通過前幾篇及本篇文章的解讀,相信絕大多數讀者對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周易等皆有所了解,並通過介紹的逐步深入,已能對《周易》進行全文閱讀和理解,並能在後期獨自深研之。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