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职场故事 正文

為了“看不到的前途”而奮鬥

名人求職記

為了“看不到的前途”而奮鬥

時間:2012-10-29 作者:admin 編輯:小故事

  在“80后”富豪中,戴志康不是最張揚的,也不是最有錢的,卻是最執著的一個。“執著可不是為了一個看獲得的希望而奮鬥,而是為了一個一直看不到前途的事情幹上3年。”29歲的戴志康說。

  戴志康創業8年了。最先創業那年,戴志康21歲,那時的他是一個“決斷了就不去改變,犯錯了也不痛恨”的人。他開發了一款叫“discuz!”的軟件產物,提供了海內大多數論壇的後台代碼。就像一台電腦或一部手機一樣,一個網站也可以拆解成類似於主板、芯片、存儲器這樣的零部件,好比論壇系統、博客系統、內容宣布系統等軟件。若是要確立一其中小規模的網站,只需把這些零部件組裝起來。戴志康小小年數就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社區平台和服務提供商的當家人,靠的正是這個本事。

  研發軟件只為找事情

  戴志康1981年出生在黑龍江大慶市。高考後,戴志康進入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習通訊工程專業。他在校外租了一間房,學習之餘,就是無邊無涯的網上衝浪。

  戴志康在網上結識了許多同夥,逐步對能把生疏人聯繫在一起的網絡社區發生了興趣。2002年3月,他最先開發論壇後台軟件“discuz!”,將軟件上傳到各個下載網站,希望更多人使用。

  談到為什麼研發這個軟件,戴志康說目的很簡樸,就是希望通過這個軟件找事情。然則,當一份年薪30萬元的事情擺在他眼前時,他卻拒絕了。“這個軟件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外面的誘惑再大,我也沒法放棄它。”

  “收費”的玄色影象

  當戴志康看到自己的軟件被800多個社區使用時,他以為可以把它拿去賣錢了。但他沒推測,“收費”這兩個字帶給自己的會是一段玄色的日子。網上罵聲一片,人們說戴志康是個騙子,做出一個軟件引誘人人用,看到有人用就收費。有人說這基本不是戴志康編寫的程序,盜用了居然還敢吆喝着賣……

  那段時間,戴志康成了網友的靶子。他天天早上一睜眼,對自己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事做着另有什麼意義?”但一通怨言之後,該忙什麼還得忙什麼。他堅持對程序舉行優化,天天加入一點新功效。

  8個月已往了,訂價500元的軟件一套沒賣出去。面臨同夥提出的降價和恢復免費的建議,戴志康的決議讓人人以為他失去了理智——他把價錢從500元漲到1000元,厥後漲到了2000元。

  若干年後,戴志康在接受電視台採訪時註釋了自己當初的做法:我若是賣500塊錢,要碰着4個冤大頭才氣賺2000塊錢;要是賣2000塊錢,只要碰着一個冤大頭就可以賺2000塊錢。橫豎也賣不動,不如價錢高一點。

  很快,真來了個“冤大頭”。一位香港用戶給戴志康打電話,示意願意付錢購置這個軟件,但個體地方需要改善,若是能快些,他願意多付錢。效果,戴志康用了一周完成了義務,賺到了第一個3000元。

  隨着網絡收費大環境的改善,願意向戴志康付錢的人越來越多。到2003年年底,戴志康賺到了50萬元。

  從賣產物到賣服務

  揣着讀大學時賺到的50萬元,戴志康來到北京,開辦了自己的公司,這就是厥後的“康盛創想”。

  創業之初,除了營業推廣外,另一件主要的事就是組建團隊。戴志康租的辦公地址是個很舊的民宅,應聘的人看到這個事情環境就不再給他繼續談的時機,甚至有人以為戴志康是個騙子。足足用了8個月,他才從大學同硯里找到了第一名員工。

  挨過了創業初期的艱難,戴志康在2005年迎來了康盛創想的飛速生長,員工有60多名,公司年收入跨越500萬元。開心之餘,戴志康以為難題要來了。他以為康盛創想在創業第二年就會碰着“玻璃天花板”,想突破就必須創新。


  • 共2頁: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想起我的打工歲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