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跳槽
一個結業生的失業生涯
時間:2014-09-13 作者:未知2 編輯:小故事
曹峰2001年從湖南郴州考進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2005年炎天結業。現在,這個回過家、又去過南方淘金的人在一年後重回到北京,跟新一輪的結業生一起找事情。
7年前,為了緩解那時的就業壓力、增添國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時機,高校擴招,1998年,天下高校的招生人數為 180萬,1999年擴招比例高達47%,厥後3年劃分以25%、17%、10%的速率增進,到了2005年,高校招生人數已到達530萬人。
當初那些由於“擴招”受益的學子,現現在,卻面臨偉大的就業壓力,甚至是失業的尷尬。
某日,深圳
昔時結業3個月後,曹峰南下深圳。
2005年10月的一天,深圳沒有招聘會,曹峰醒了良久不願起床,鄰近中午,懷揣50元錢出了門。在小飯館點了盤迴鍋肉,吃完要了包煙,在街上盲目溜達。溜到達布吉海關人行道,低頭望見沾滿灰塵的皮鞋微微皺了皺眉——找事情就該有個清潔的樣子。於是在路邊一個擦鞋攤坐下,攤主是個比她年長几歲的女人,低着頭把皮鞋擦得蹭亮,曹峰感受好極了,大大方方遞給她兩元錢,一半是小費——這照樣他第一回給別人小費,那女人收下錢后看着他搖晃着脫離。看得曹峰欠美意思地“嘿嘿”兩聲,心想自己着實還不如這個靠給人擦鞋營生的女子。轉念想到自己昨天的行動,忍不住笑了。
昨天人才市場有場小型招聘會,曹峰興緻勃勃地趕到,人稀奇多,跟新聞有關的招聘單元卻寥若晨星,簡歷險些投不出去。高校擴招前,天下開設新聞專業的院校約有300多家,
擴招后,這個数字翻了一倍多;而每年此專業一兩萬的結業生也是擴招前的10倍多。別說新聞單元招聘少,即便有足夠的招聘單元,競爭也是慘烈的。習慣
曹峰想了想后橫下心來,帶上一摞簡歷獨自闖進深圳新聞大廈,雄壯氣派的新聞大廈樓下,保安攔住了他。不情願的他隨即搭車前往特區報業大樓,一看樂傻了:《深圳特區報》、《晶報》、《解放軍報》、《中華新聞報》、《南方都市報》、新華網……有那麼多單元在這裏呢。曹峰深吸幾口吻,悶頭一家一家辦公室地走進去,滿臉堆笑地遞上簡歷,滿懷期待地自我先容——“您好,我是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專業的應屆結業生,叨教你們這裏需要記者編輯嗎?”對方虛心一點的,說聲“對不起,我們這裏不缺人”、“喲,北京來的,惋惜不招應屆生了”;不虛心的,頭也不抬地說“沒見我正忙嗎”、“你照樣走吧”……
曹峰極端失望地走出報業大樓。大樓保安過來查身份證,欲發作的他見後面跟來三四個,只好忍了。天溘然嘩啦啦地下起雨來,風吹得街上的樹枝時而交織,時而離開,曹峰一小我私人走在深南大道上找站台,心裏甚是苦涼。
南征北戰找事情
結業前夕,新聞專業的曹峰曾在北京《現代文明畫報》社實習,還沒等到結業就不再去了,由於他信託自己能找到更好的事情。
結業了,當同硯們意得志滿地奔赴事情崗位時,曹峰和一個老鄉蝸居在北四環一處平房裡“計劃”屬於他們的美妙未來——經由两天的思量,決議回家開個數碼店,不意第3天就被叔叔澆了一盆冷水,只好放棄。
不久后,叔叔把曹峰叫回老家,為他在郴州電視台謀得一份事情。但此前在電視台實習過的曹峰着實不願再在老家過那種天天打牌的“頹廢”生涯,他南下去了廣州。
初來乍到,他很快順應了南方溫暖的天氣,為了能先“恬靜地過段日子”,他拒絕了一份很快得手的底薪2500元的采編事情——在一家名為博雅堂的文化傳媒公司做關於義工的刊物。等他過膩了悠哉的退休西席般的日子再去找事情時,發現已再沒有待遇那麼好的事情了。
- 共3頁:
- 上一頁
- 1
- 2
- 3
- 下一頁
替兒求職